或许是导演觉得这场戏如果就在两者之间穿插的话会削弱主戏,导演硬生生地把一场连贯的戏分解成了好多场,把本来是一晚上或一个下午的戏硬生生分解成几天,并且把夜晚的戏和白天的戏实现了“无缝对接”。不得不说,导演这种看似高明的处理并不高明,它不但没有增强剧集的戏剧性,反而让剧集显得尤其混乱。
与这场戏平行的是袁盛魁对叶飞的猜测以及萧瑶对叶飞的猛烈追求,从主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期间已经过去很多天,从“乌云密布的城市上空”的变换以及肖海昇和权叔对话的背景布置等细节,观众也可以看出来。
可导演用“对话转场”硬生生地把这几场戏串起来,一来会让观众误以为,这就是一场戏,从而产生种种疑云;二来,这种碎片化的处理手法更让整场戏的悬疑性大打折扣,让观众产生混乱。
堪称拙劣的音效丢了最终的底线。可能创作者不认为观众会戴耳机看该剧,也或许低估了电子设备的音响技术,该剧的音效处理实在不敢苟同。这种拙劣表现在配音的混乱、音乐的缺失以及情景不和谐等多方面。
比如:萧爷和权叔在秘密之所的对话,无论是任达华(萧爷)还是王全有(权叔),观众都能很明显地听出配音的不一致问题。
比如:在剧情推进的过程中,居然有画面出现“无声”的情况。虽然是过渡场面,也看得出来是特效场景,但想必观众是决计不愿意再看“默片”的。
三、信手拈来的例证性动作让人物失去了本色人物的动作是揭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唯一依据。比如:张飞不可能上空城计的当,因为他勇猛果敢;关羽也不可能*义兄,占义嫂,因为他忠肝义胆……
但《魔都风云》显然并没有很好地践行这一真理。
无论是开场令人惊奇的魔术表演,还是和萧瑶对手戏中的言谈举止,导演想要呈现给观众的叶飞显然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绅士,心怀*父之仇的隐忍角色。
但也正是这样的绅士居然动手打了手无缚鸡之力的纤弱女子,居然用食指恶狠狠地指着台下的观众,即便这个观众和自己有*父之仇;居然经不住“天真”少女的*扰而频频出口伤人;
如果说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什么的话,在一系列激动人心的铺垫之后,在万众瞩目之下赢了“*父仇人”袁盛魁之后,这个心怀仇恨的叶飞居然主动和袁盛魁和解了,原谅并接受了袁家班。
不得不说,这种前后矛盾的人物动作设计不得不让人怀疑,叶飞真的是回来报仇来了吗?
同样存在的还有人物例证性动作设计的不合理。
前面已经讲过,天真任性的“逗比”萧瑶出场时的例证性动作是:神似“神仙姐姐”飘飘然走向舞台(这种味道通过画面的朦胧感和背景音乐烘托得尤为强烈),但接下来的动作却是笑嘻嘻如孩童般地和叶飞对话。这种反差转折当然能用,但用在人物出场时真的不合适。用在喜剧中或许合适,用在这种悬疑剧中显然不合适。
这种问题在配角塑造中一样存在,比如魔术泰斗袁盛魁怎么也看不出宗师、泰斗的泰然自若,虚怀若谷,反而多了一些刚愎自用和苦大仇深;比如作为萧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叔”,如果说对萧瑶的任性莞尔一笑显得他胸怀广大的话,一再不合时宜地追问萧爷引起萧爷不满,以及和萧爷的对话中弱智的疑问则显得这个人物实在是不符合大管家老谋深算,谦虚谨慎的形象……
四、虎头再气势汹汹也无法改变狗尾续貂的本质“虎头猪肚豹尾巴”是写文章的金科玉律。它不但强调了文章各部分的特点,还说明了一片好文章必须在开头、中间和结尾都丰富有内涵才行。
但显然,《魔都风云》开了个虎头,却续了个狗尾。
导演用2集的篇幅做开场,讲述了“叶飞复仇”的故事,穿插“萧爷被刺”的戏份描写了人物生存的情境和全剧的氛围。
不得不说,如果抛开特效等方面制作的不足的话,以魔术“水上漂”“汽车自燃”“聚烟成画”三个镜头作为热开场,导演借助魔术的惊奇和悬疑,成功地吸引了观众,也快速地制造了悬念,让观众产生了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的兴趣。
至此,观众想要解开的谜团是,这是咋回事?这种神奇的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这是谁造成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市民围观的过渡画面后,上海滩魔术大家们聚集在一起为观众揭开悬念,观众由此知道,这是魔术。
接着,“神秘人亮相上海滩”的新闻继续吸引观众往下看。舞台上,叶飞恶狠狠地指着袁盛魁再次制造悬念——这两人有什么仇怨?
袁盛魁一拨人的讨论以及闪回再次揭开悬念。原来,这个叫叶飞的人是回来复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