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两周有余,不少一年级新生家长吐槽: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上学状态自由散漫,还没交到什么朋友……如何帮助孩子做好过渡?家长们又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转变?记者采访了青岛太平路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资深语文老师王冬宇,作为一名小学新生的妈妈,她的建议值得家长们学习借鉴。
学生
培养兴趣习惯是关键
“作为家长,在小学阶段应该帮助孩子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 ”王冬宇认为,对于新生而言,首先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才有助于产生内驱力。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那就借助“游戏力”让他们爱上学习。比如对数字的认知不必拘泥于在本子上刻板书写,也不需要大量刷题,完全可以通过翻数字纸牌等游戏来引导孩子了解数字的拆分等问题。类似的游戏网上有不少,家长可以搜索孩子最感兴趣的。除了培养兴趣,家长还应该在孩子低年级学段时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年龄的孩子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此时培养起来的习惯就犹如天性,会伴随终身。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个习惯是回家后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 ”王冬宇说,有的家长很心疼孩子,回家后先让孩子吃水果、充分休息,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新生的作业、任务通常很简单,不会超过30分钟,家长应抓住机会培养孩子主动学习、重视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将有利于孩子驶入成长快车道,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提醒
注意培养孩子专注倾听能力
上课不专心,写作业拖拉,做事丢三落四……提起孩子的这些问题,部分家长就忍不住“咬牙切齿”,实际上这些问题往往都能归结于专注力不足上。在王冬宇看来,专注力的培养对于新生而言非常重要,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不但没有很好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反而背道而驰——“有些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愿意陪着,还不时提醒喝水吃水果,这其实是在破坏专注力。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全神贯注学习时,家长不要打扰,就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有些孩子本身专注力不强,则需要家长从他感兴趣的事着手引导培养,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就让他们专心创作,并通过增加绘画难度等一点一点地延长时间,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倾听能力也是新生们的必备技能之一。在学校,学会倾听老师,能更好地吸收、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迅速执行老师的指令;学会倾听同学,能深入了解同学的所思所想,更好地沟通,进而提升自己的交往能力,这些因素都是交缠在一起相辅相成的。
“跟学习能力相比,学会照顾自己的能力更重要。 ”王冬宇还强调了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她认为这是人生存、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学校老师会及时提醒孩子们喝水、吃饭、去卫生间、增减衣服,而家长也可以在家中帮孩子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
与老师坦诚交流别猜疑
“不久前我刚刚接到了一位朋友的求助:她在班级微信群发现,老师留言表扬了39个孩子,唯独少了自家孩子。”王冬宇说,这位朋友当天寝食难安,最终在她的建议下坦诚友好地向老师询问了孩子未被表扬的原因,得知是因为孩子没交试卷,又向孩子求证,在确定孩子交上试卷后,又把这一信息传达给老师。经过核实,老师最终找到试卷,问题得到解决,家长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这件事就提醒我们,家长如果对于孩子的学习、在校表现等有疑惑,一定要跟老师坦诚地交流。”在王冬宇看来,这个例子很具有典型性。
“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家孩子?”“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有的新生家长会因为一些琐事脑补无数场“大戏”,其实自己猜测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不如开诚布公地与老师谈一谈,老师也希望能够通过与家长交流的方式,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样才有助于家长与老师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尽快达成默契,实现家校共育,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
新生入学后,为了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老师们通常会建立微信群或QQ群,与家长实时“云端”联系。有些家长太过积极,留言过多,容易引起其他家长反感,这个群体甚至被网友调侃为自我“加戏”的“戏精”。王冬宇认为,家长们热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时,确实也需要把握尺度。
“虽然家长要跟老师及时沟通,但毕竟老师平时工作较为繁琐,不一定时时手机在线能第一时间回答家长所有疑问。诸如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明天上什么课等问题,家长是可以考虑先私下向其他家长求助,通常会很快得到解决。 ”王冬宇说,还有一些问题家长可以单独咨询老师,不必在班级群这个共享交流平台刷屏。
还有些家长不太喜欢在群里留言,怕影响老师工作,又怕总“潜水”被误会不尊重老师或对班级工作过于冷漠。王冬宇说,其实家长不必谨小慎微,对于老师提出的需要家长支持的班级事务性工作,只要家长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积极配合就可以了,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促进整个班级的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