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到用户使用产品的底层逻辑是用户先有一个目标,或者说是任务,然后ta在实现目标的过程(环境)中,存在一些痛点,需要使用某款产品来帮助达成目标。
这里的目标 环境 痛点,就是场景。
比如饼干哥哥在深圳工作(用户),下周国庆放七天假(环境),打算回家探望母亲(目标),但是家乡没有高铁站,坐大巴又不舒服,直接打车回去又太贵(痛点),所以提前使用滴滴预约顺风车(产品)。
这里假期返乡及对费用敏感的场景把滴滴的产品(顺风车)和用户(城市工作的人群)连接在了一起。
比如对珠宝首饰企业来说,情人节(环境|时间)是一个重要节点,男生想买首饰送给女生(目标),但不知道怎么选(痛点),此时某公司推出售后7天免费换新的政策来促销(大产品)。
这案例中,该公司根据情人节的典型场景,设计了新玩法帮助促销产品。
对场景有大概的印象后,接下来,我们把场景拆开来看看各要素的概念。
目标:目标是利用场景营销的出发点,但这里的目标不仅是具体的任务,还包括内在的需求,比如社交需求:分享好物给闺蜜,这也就是常见的AARRR海盗模型里的Refer自传播场景;也可以从马斯诺需求理论来理解用户的不同行为起点。
痛点:用户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定是遇到了某种痛点,因为只有这样,用户对我们产品的需求成立。
环境:环境在这里是最大的变量,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细分场景给不同产品落地的原因。
- 不同的时间在周期性强的领域最为显著,比如电商中不同的节日;
- 基于地点的场景衍生出了携程、12306等产品需求;
- 不同状态主要表达在不同条件,比如我们看B站的时候,有WIFI时视频顺畅播放,而无WIFI时画面就切到是否使用移动流量观看视频的提醒,连流量都没有的时候就切到了断开连接的画面,这就是因不同网络状态产生的不同场景。
当然,环境的组成不止时空和状态。
如何使用场景?
介绍完什么是场景,来看看在实际中它是如何被应用的?
利用场景分析用户:
营销领域中,场景营销已经成为品牌营销中的热点,比如RIO鸡尾酒借助“空巢青年”的场景,微醺独饮,打造“一个人的小酒”概念,赢得年轻人市场青睐,相关话题更是在微博收获上亿阅读量;
比如加多宝的广告展示的是吃麻辣火锅的场景,配上“怕上火,喝加多宝”的广告语,占据用户恐惧上火的心智。
从用户消费链路来看,可以分为决策场景、购买场景、使用场景、分享场景。
决策场景:什么影响用户的决策?阿里利用心智模型洞察用户,推出美妆行业的JCGP落地方法论,帮助商家在双十一拉新获客。
购买场景:珠宝行业的周大福在全国推出不同风格“主题体验店”,比如位于北京的“传”空间体验店一改传统珠宝门店的设计风格,在墙面上绘制了北海的春日海棠、夏季荷花、白塔龙船等紫禁城记忆元素;在店面陈列上也打破传统的“柜内柜外、你说我听”的销售模式,改成了“旋转展台”。这些动作都是在为顾客构建一个与品牌印记相符的沉浸式购物场景。
使用场景:用户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你的产品?比如杜蕾斯通常会在特定节日(如情人节、七夕等)氛围下,强化它的网络营销活动,因为这是它的典型使用场景之一。
分享场景:用户的分享动机大多基于社交需求,洞察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可以更好帮助理解分享场景,进而形成刺激用户分享的策略。比如“社交货币”理论,就是对用户分享心理的提炼,而此前风靡朋友圈的网易荣格测试H5就是一个强社交货币属性刺激用户分享的典型案例。
利用场景帮助设计产品:
产品从需求、到设计、到落地,每一步的逻辑要成立都需要场景的支撑,按此流程可以把场景分为用户需求场景、用户使用场景、产品商业化场景。
用户需求场景:用户与产品之间要能联系起来,需要的不止是用户“需求”或者痒点,而是要深挖用户的痛点。
比如出国留学的场景,学生的目标是要到海外求学,所以需要学英语,但这不是痛点,还需要深挖:学生在国内没有语言环境,学的是“哑巴英语”,所以“没有使用英语的场景来培养语感”或许才是痛点,针对该点设计的hellotalk主打“语言交换”,与国外想学习中文的朋友用对方的语言社交。
用户使用场景: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很需要回归到用户的使用场景,尽量让用户保持一个良好的使用体验。
- 时间场景:比如f.lux是一款过滤蓝光的软件,它可以随日出、到日中、到日落的时间变化,调整电脑屏幕的色度和亮度,让用户眼睛达到一个最舒服的状态。
- 地点场景:比如携程、12306等APP就是基于地理场景的应用,帮助用户解决出行痛点。
- 状态场景:在产品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各种条件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比如前文提及的B站在不同网络状态下的页面变化。
- ……
产品商业化场景:产品商业化主要通过增值产品发散和现有路径阻断实现(参考每日一问复盘)。
从场景的角度来理解:场景 = 目标 环境 痛点,简单来说增值产品发散就是满足用户的痛点,而现有路径阻断则是在用户达成目标的路径上下功夫。
比如百度网盘的常规操作——限速,就是在用户想要文件(目标)的路径上阻断;而它推出增值产品“一刻相册”,则是通过满足用户更多(存储图片视频)的痛点来提高收入。
三、业务场景如何落地应用?前面我们花了大篇幅讨论用户、产品、场景,回过头来看,什么是业务场景?
可以理解为不同的职能部门,围绕着产品,围绕着用户的分工。
比如互联网行业:
- 产品经理设计产品,技术开发、上线产品;
- 用户运营基于AARRR模型来做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促转及分享;
- 运营根据不同的节点、场景设计活动、策略;
- 广告部门根据人群、产品做新媒体投放、贴片广告等。
比如电商行业:
- 用户运营基于AIPL×FAST模型来做用户认识、兴趣、购买、忠诚阶段的转化;
- 平台运营在618、双十一、圣诞节等节点策略促销活动;
- 投放部门利用数据银行圈选渠道人群,利用达摩盘对单品进行广告推广。
这些就是实际落地中的业务场景。
在零售/电商中,「人货场」就是业务场景模型的落地形态。
本文由 @饼干哥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