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吃饭的时候说到,自己在豆瓣上认识了个网友。
这几个月,ta们几乎每天都会聊天。从早中晚饭吃了什么,到最近的生活感悟,时事洞见等等,甚至偶尔还会在晚上,相互发一些带有暧昧暗示的土味表情包。每次收到对方的消息,都会嘴角疯狂上扬,偶尔哪天对方没有主动找她或是忘回消息,她也会暗自失望。总而言之,聊得很上头。
她告诉我,她好像开始对网线另一头的那个人产生心动了。但同时,她也有点疑惑,不太确定这种心动是不是真的意味着喜欢对方。于是,她问我:你说,这种高频聊天产生的心动会不会是一种错觉?会不会只是因为频繁聊天而习惯了对方的存在?
我上网搜了一圈,发现有相同困惑的人还真不少。所以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高频聊天带来的心动到底是不是错觉。
(ps:本文所讨论的高频聊天指的是网络中的线上聊天。)
相比于面对面聊天,
线上聊天确实更容易“上头”
1. 线上聊天会放大一个人的社交吸引力
心理学家Antheunis等人发现,相比于视频,文本形式的网上聊天会极大程度地放大一个人的社交吸引力(social attraction),这种吸引力甚至在见面之后依然存在。简单来说就是,文本形式的交流会使得一个人在他人心中建立更具有吸引力的形象 。
另外,由于线上聊天缺少非语言信息(nonverbal cues),我们会理想化(idealization)那些我们看不到的特质,比如对方的外貌、声音、神态等,这时候对方在我们的脑海里通常会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形象。
2. 网聊氛围更轻松,我们更愿意暴露真实自我
很多人会认为,人们在网络中呈现出的自己是“经过加工”的。但其实研究发现,线上聊天的时候,我们不会过分担心被评判,反而更愿意暴露“真实自我(true-self)”并进行真诚的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
一项研究发现,50%的受访者表示,在线上聊天时,ta们可以更轻松地谈论一些个人层面的问题和事情。而当我们对他人进行自我表露时也可以促使他人做出更多的自我表露,从而逐渐提升双方的亲密度。
除此之外,在线上聊天时,我们会比面对面时更放得开,我们也更愿意通过主动提问(question-asking)方式来了解彼此(Tidwell & Walther, 2002)。所以在网聊初期,我们很容易感到彼此对对方的好奇心,研究发现,当我们感受到对方对我们的好奇,我们对对方的好感也会不断上升(Huang et al., 2008)。
3. 非语言符号加速了关系的升温
你有没有发现,聊天其实不只是文字层面的沟通,那些非语言符号,比如表情包、emoji,也在关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一项针对于emoji对于线上交往的作用的研究指出,表情符号非常有助于双方建立连接、提升双方的亲密程度(Gesselman et al., 2019)。我们会通过表情符号向对方表露或传递情感,也会因为表情符号的互动对对方产生更多带有浪漫情愫的美好感觉。
我们确实很容易因为高频聊天对对方产生好感,但有时候这种因为「聊得来」而产生的好感可能并不是那种带有浪漫属性的喜欢。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自己的心动感到不确定,是因为——
我们很难分清
社交吸引力和浪漫吸引
之前我们提到线上聊天会放大一个人的社交吸引力。社交吸引力是指认为和ta相处的过程是愉快的,希望和ta成为朋友(McCroskey & McCain, 1974)。在心理学层面上,社交吸引力更多的是一种好感(liking)。
而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是指想要和一个人建立情感连接、渴望与一个人不断靠近并发展浪漫关系。
虽然浪漫吸引通常是建立在社交吸引的基础上,但并不是所有社交吸引都会发展成浪漫吸引。也就是说,这种因为「聊得来」而产生的好感可能并不是那种带有浪漫属性的喜欢。
先别急着“下头”,
线上聊天也很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爱情
其实,因为频繁在网上聊天而产生的种种情感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不靠谱。心理学家Baker(1998)曾对十几对在网上认识并最终在一起的情侣进行了采访。这些情侣表示,在见面之前,ta们就已经通过线上聊天完全地了解并爱上了对方,以至于在最终见面后,对方的外貌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心理学家Antheunis发现,通过频繁地聊天,我们对彼此的不确定性(uncertainty)逐渐降低了。换句话说,我们会越来越了解对方,熟悉感在不断增加,我们会因此对对方产生一种深层次的喜欢。而这种喜欢不是基于外部特征(比如,外表),更多的是一种人格和内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