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使命这个词,如何理解党的历史使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09:15:17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当今时代使用最多却最不为人所理解的词汇之一。

它形而上学,通常对它的认识是模糊,杂乱,甚至有一种玄虚的感觉。但它又真实无误的存在,因为它总会促使我们去认真思考 -

如何实现自己在这一生中渴望展示的自我价值,创造出独特的杰出成就如何连接有相同信念的人来共创辉煌,充分满足构建长青基业的深层需要如何振奋人心激励团队前行,践行并达成共同约定的远大目标如何敦促我们在有限生命中前行,找到一份直指内心的伟大信念。如何找到人和组织存在的终极意义与原因,揭示出那些变化中的永恒不变。

什么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愿景价值观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人类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如果用高度概括性的定义来表述使命愿景价值观 -

使命定义了个人与组织在确保能够生存的前提下,为了什么而奋斗,这是个人与组织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意义。

使命这个词最早是出自宗教术语,所以它会天然的跟信仰有很大的关联性,从众多的宗教历史典籍中可以找到与使命相关的故事原型。

经典的开始通常是某个普通人承蒙了上帝的恩典,开始信仰并追随上帝。随后为了人类的福祉,上帝给予他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作为上帝的忠实仆人,他很荣耀的承接了这个被赋予的任务。他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诱惑,克服了无数的外在或者内在的挑战与障碍。为了利益众生,他将整个生命都奉献出去,最终完成了那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任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完成使命之旅的故事。

使命一词就包含在故事当中,主人公把任务当成自己的一个使命,甚至是一辈子的终身使命。在英语里面,任务和使命就是通用同一个单词 - Mission。

使命这个词后来被逐渐沿用到其他的世俗领域,在中国通常也会称之为天命,而在国外依然较多的沿用使命这个词。

愿景描述了个人或组织在遵循使命且能够成功达成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是个人与组织努力的阶段目标。

愿景其实就是对未来能变成什么样子的一个展望。一个愿景要能够起作用,并不在于这个愿景是多么的宏伟或者高大上,而是这个愿景所描述的场景要有清晰的画面带入感,给人憧憬,能够激发人的心灵,触动深层的共鸣,这样的愿景才是非常的真实,接地气。

同时愿景也要跟相应的使命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愿景是在遵循并践行使命的过程中,所追寻的理想画面。

价值观界定了个人或组织在达成使命和实现愿景的过程中,允许选择怎样的行为,这是个人与组织需要遵循的指导原则。

使命愿景价值观中最为普罗大众熟悉的一个部分就是价值观了。国家与社会会有普世价值观,每个人也有自己抱持的各种各样的个人价值观。

关于价值观,更核心的是如何排序。因为每个人认同的价值观有千差万别,但它们并没有所谓的好坏对错。最重要的其实是排序,因为价值观里面很多东西可能都很重要,那么个人和组织为什么要把某一个特定的价值观优先排在前面,隐藏在后面的潜意识考虑是非常值得去深入探寻的。

所以价值观它实际上是一个价值的选择问题。

为何我们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

使命能指引我们发现生命中的渴望,产生内驱力,奉献自己的全身心,找寻终极的使命感。

没有笃定的使命会让我们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产生强烈的无意义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敬爱的*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在周总理的革命生涯中,他也兢兢业业的践行了这个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使命,成为一代伟人。

愿景能帮助我们规划有共识的目标,产生凝聚力与决心毅力,激励个人与团队,培育出向心力,彼此支持包容。

没有清晰的愿景会使得我们迷失在日趋纷繁复杂,越来越多诱惑的当前时代中,迷茫而无助。

1999年2月21日,马云在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上提出了他的愿景,做持续发展80年的公司,后来又改为102年。这个看上去很小的数字上改动对阿里巴巴组织的影响却非常的大,原因在于,从1999年算起,一家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到2101年将历史性的横跨3个世纪!这个崭新而鲜活的愿景画面超越了简单狭隘的“百年老店”这样的目标,极大的激励了阿里人。

阿里巴巴的愿景在正式昭告天下后,在此后20年的征程中,像海上航标一样,引领着阿里巴巴保持着正确的方向而高速发展。

价值观能支持我们达成内心认同,产生一致的认知与理解,完成同样的判断与抉择,形成共同的做事方式和方法。

没有可以确信的价值观则让我们在面临现实挑战时会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心里没有可以锚定之处,随波逐流。

举个简单的例子,500强公司的价值观选择中最常见的一个价值观,就是诚信。而且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认同说诚信是必须坚守的,问题是当这个诚信价值观受到挑衅或挑战时,个人或企业会如何实际行事呢?

例如奉行诚信竞争不行贿,可是在一些现实的商业场景里面暗箱操作比比皆是,那还能够遵循不行贿的诚信价值观吗?如果竞争对手都在行贿,不行贿就没有商业机会,企业生存都存在问题,那么会不会内心动摇而放弃呢?

归根到底,这个取决于对于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究竟有多少程度上的确信和坚持。

使命愿景价值观要“真,实,信”

使命要“真”,这样才能让相关的人觉得自己的人生与之有直接的关系,才会愿意为之付出,为之献身。一般来说,探寻使命的时候容易进入“求大求高求全”的误区,希望自己追求的使命无限的高远和宏大,不会落后于人,不会被人笑话。其实这样“不真"的使命反而会造成极大的障碍,因为生活中的挫折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形成了一个固有观念“理想化的东西实现起来太困难了,想想就好了,没有必要去较真”。

愿景要“实”,这样才能凝聚成为资源整合的目标。 如果愿景没有落实到日常的践行中,没有得到反复的检视与反复的调整,那么这样的愿景画面是做不到逐渐的清晰和丰富起来的。

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在他的《活法》中就提到了“想象的画面必须是彩色的,反之,如果没有对事物产生强烈的念头,加以深思熟虑,并且认真处理的话,就看不到清楚的画面,也就不可能成就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与人生。”

“不实”的愿景是严重缺乏力量,没有办法落地实现的。

价值观要“信”, 这样才能真正的坚持。坚持价值观的困难在于我们总是容易受到现实的挑战,轻易的放弃原则性的价值观。

奥斯卡获奖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经典台词就描述了这个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选择,“如今我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毫无疑问,我知道,但我从不走,为什么?因为太他妈的艰难了。”(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对于“不信”的价值观,会找到很多的理由不坚持,并且还会常常自我辩护说是“当时是被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如何梳理提炼使命愿景价值观

现在的社会和企业界中,对于使命愿景价值观已经有了很好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可在现实的实操过程中,通常的感觉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论语》”。

如果把使命愿景价值观理解成为一个产品的话,那么它也是要经历完整的开发流程的,包括了-

深层次的需求分析和明确,区分出哪些是“真”需要,哪些是“伪”需要。设计功能的裁决与取舍,清晰哪些才是核心功能,哪些仅仅是“锦上添花”。产品的压力测试,是在各种条件环境下来检验产品是否能持久稳定一致的工作。后续的反馈与迭代,根据实施中得到的回应来持续的进行优化与调整,以不断趋近于真正的核心本质。

当前个人和组织在探寻提炼自己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过程会遇到的难点与困境往往在于 -

很多人和组织并不知道该怎么做,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很多人和组织在探寻的过程中,并不能高效辨析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很多人和组织有了这些却没有产生实质作用,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很多人和组织希望找到一位好导师来进行辅导和提供深度的准确度测试,却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来帮助他们,并把这个事情最终做好。

真正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很难通过脑力上的逻辑推演或头脑风暴获得的,因为这些是来自于心灵深层的信念,并与每个人生命中特定的经历或者触动而紧密相关的,所以通常来说头脑层面的讨论是很难发掘出真正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

一位优秀的导师某种程度上像一位钢琴调音大师,他刚开始会触碰几个琴键,通过他精细的手感,敏锐的听觉和清净的内心,能感知到钢琴的特性与当前状态,然后通过细心的调整每根琴弦的松与紧,用各种风格的曲目来测试它,通过反复的调校,最终就能让这台琴用它自己特有的音色演奏出美妙的乐章,还能和谐的汇入到一首气势磅礴的合奏曲中。可以说是重新赋予了这台钢琴新的生命。

Apple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在他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演讲中提到 - “在我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箴言,差不多是这样的:“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算起的33年以来,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做自己今天即将要做的事吗?”当答案连续多次都是“不”时,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做些改变了。”,同样的,我们每天都可以坦诚的向自己发问

“我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实现这个使命吗?"

“我的愿景可以真正的实现吗?”

“我的愿景足够清晰吗?”

“我愿意告诉每一个人自己的愿景吗?”,

“我现在认同的价值观真的有它的价值吗?”

假以时日,我们一定可以格物致知,明心见性,做到“价值观导向,愿景领航,使命必达”。

与大家共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