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作家,A小说中一个最常见的主题是打抱不平。看起来,这个打抱不平是对别人遭遇不公正待遇的愤怒,但首先反映的是A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遭到的不公正待遇的愤怒。
并且,他首先是对自己父母有很大的不满,但这个不满他意识上不敢充分表达,也不能坦然接受,于是把它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可压抑并不等于消失,相反被压抑的内容一得到机会就会进行表达,尤其是一看到别人遭遇委屈,他就特别不能接受,忍不住要表达在他的小说中。
他的故事,很典型地说明了,内在的冲突是如何表现到外部世界中去的。
申荷永回忆说,当时有好几分钟时间,A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感觉中,最后用中文说了一句:“这家伙水平还不错。”
这件事改变了A对解梦的态度,第二天一早A主动向D讲了两个梦:
1.他梦见自己换了一栋大房子。
2.他梦见一批犯人,因为表现不错,被额外给了24小时的假释时间,官方还派了一批大学生和他们联欢,但其中一个重犯因为怕自己犯罪的秘密被暴露,于是埋下了炸弹,想炸死和他联欢过的学生。
第1个梦反映了A的心理成长,房子意味着他的心理容纳度,以前的房子小意味着他的容器小,换了大房子意味着他的容器变大了。
第2个梦则表明,不断地开放自己的内心并不容易。我们之所以压抑自己的很多心理内容,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不好,是“坏我”在A的梦中,它直接表现为罪犯。
一批大学生来和罪犯联欢,意味着“好我”和“坏我”正在走向彼此接纳。但这不容易,所以梦中的重犯才拒绝见光,甚至想把“好我”给彻底摧毁掉。
这是心灵成长的必然过程,会不断有融合,让我们变得更从容、更宽容。但成长必然意味着,一些被我们严重压抑的东西会不断浮现出来,我们有时难免会被这些东西给吓一跳。
但同时,我们的心理容纳度也不断在增长。以前我们的容器小时,这些信息不能被自己意识所接受,但现在我们的容器大了,这些这些信息就能被接受了。
申荷永说,后来A多次梦到他牵着羊走在水渠边的情景,梦境大致一致,但细节在不断变化。
以前的水渠是干涸的,水渠旁的树也是枯黄的叶子,但慢慢地,水渠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澈,而水渠旁的树的叶子也越来越绿。
武老师认为,这一切都意味着,A的内心正在走向成长,走向和谐。
武老师一直在观察自己的梦,发现他的梦是有几个系列的,因为不断有觉知之光照进来,它们也不断发生变化,这真是一个奇幻而美妙的过程。你也可以试试。
总结
1.要重视那些常常出现的梦,试着去解读它们,当这些梦境不断发生变化时,也意味着你的心灵在不断变化。
2.解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解梦,根据理论、经验和感觉直接说出分析;一种是软解梦,让被分析者沉浸到梦中,然后自己领悟到梦的寓意,常用具体化技术。
3.心灵成长是一个过程,不断有融合让我们变得更从容,更宽容,但成长必然意味着一些被严重压抑的东西会不断浮现出来,有时会吓我们一跳,同时我们的心里容纳度也不断在增加,容积变大了,这些信息就能被意识所接受了。
思考
我一直以为,我是没有什么梦的,但是从决定开始学习、记录梦境之后。几天就积累了两个素材,也就是其实我做梦的,而且是经常做梦的。
但我为什么会觉得我没有梦呢?很有可能是,就是醒来之后,觉得梦很荒谬,然后就不再理了;动一动身体,梦很快就会忘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梦也一样,如果你认真观察、记录、思考、分析、总结,就能看出很多;如果你没有想,那什么都没有。
学心理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人对事更宽容了,更能理解人。对我来讲,就是无名火爆发的次数更少了,因为每次有了情绪,我能及时分析我的情绪是为什么。
宽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更能接纳人,更愿意接纳这个世界。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信心。更有可能遇见爱,更爱这个世界。
更能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愤怒和情绪。有时我会敏锐的自己都害怕。对方说一句话,就能明显的感受到,对方有了什么情绪,是为什么有了这个情绪。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