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是谁写的,开国大典分别写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0:52:10

(旧社会的学校)

任弼时11岁那年,考进了长沙的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成绩优异。

而妻子陈琮英,极富中国女人吃苦耐劳的特点,她的童年非常艰辛;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因为她的父亲一直在外当老师,因而从幼年时期,就跟随哥哥和嫂嫂一起生活。

任弼时去长沙上学的时候,陈琮英进入了长沙北门外的工厂,做了一名童工,双手针织袜子,挣点微薄的收入,为任弼时当学费。

要知道,此时的任弼时才11岁,而陈琮英才12岁,那时候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少,根本就承担不起任弼时的学费。

由此可见,陈琮英这位女性,间接为新中国,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这也就解释了,夫妻为何能恩爱到老,感情忠诚,至死不渝。

任弼时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所以一颗爱国心熊熊燃烧。

不得不说,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任弼时,启蒙了几代人。

1920年,*在27岁的时候,和何叔衡联手,在长沙筹组了一个名叫“俄罗斯研究会”的革命团体,研究俄罗斯进而宣传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

开国大典是谁写的,开国大典分别写了什么(5)

那时候的进步青年,人人都在思考着,如何挽救国家之危亡,*更是如此。

该研究会七月份成立,在八月份就派遣任弼时去往上海的“外国语学社”学习俄语。

之所以去学习俄语,是准备送任弼时去苏联,去那里之后要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所以务必要懂得俄语。

而这时候的陈琮英已经18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得知未婚夫要出国的时候,她虽然明知道归期未定,但却没有表达任何反对意见。

一对情侣分开的时候,陈琮英从口袋里,掏出了两双棉纱袜子,送给了即将出发的任弼时,那都是她自己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其实,陈琮英的思念,远比那一针一线更加细密。

而且此时的陈琮英,是万万没想到,跟任弼时分开之后,下次相见是六年以后的事情了……

开国大典是谁写的,开国大典分别写了什么(6)

1921年的春节刚过没多久,17岁的任弼时,将组织的介绍信藏在了衣服里,随即乔装改扮,从上海坐轮船,朝着海参崴的方向进发。

这一路上特别冷,任弼时和肖劲光俩人一组,严重低估了海参崴的温度,所以患上了非常严重的感冒,结果连续多天发烧。

恰在当时,海参崴又在闹鼠疫,结果苏联的海关,不允许体温不正常的中国人入境。

于是乎,俩人在过检查站的时候,任弼时乔装改扮成剃头的,而肖劲光则乔装改扮成做衣服的。

肖劲光体温正常,倒是顺利通过了安检;反观任弼时却因为发烧,所以被当成了“鼠疫患者的嫌疑”

这可把俩人给急坏了,但却又要装成是不认识的样子;如果情况照这样发展的话,只能肖劲光先走,任弼时要被扣留隔离。

开国大典是谁写的,开国大典分别写了什么(7)

(开国大将肖劲光)

怎么办?

为了避免被怀疑,肖劲光只能先走一步。

任弼时说自己的的确确是来苏俄谋生的,要求第二次测量体温,紧接着他拿到了温度计之后,将其夹在了腋窝当中,故意把温度计的水银头,给露在了外面,这才蒙混过关。

任弼时赶紧去找肖劲光,两天之后他独自一人来到了伯力,后背被人一把抓住。

肖劲光一连问:“你怎么脱险的?快告诉我!”

俩人随即乘坐闷罐车,从远东去往莫斯科,车上既没有开水,更没有暖气。

任弼时回忆这段经历的时候,他对大女儿这样讲:“上车前,每人领到一个黑面包,就跟黑枕头似的;饿了就啃几口,但谁也不敢多吃,因为路上不知要走多长时间……”

此时的苏联经济凋敝,正在战后恢复期,车窗外都是因为战争,而废弃的大片工业园、矿场、和残垣断壁的村庄。

任弼时看到那些村子里,有很多冻饿而死的尸骨,而他手里的黑面包,实际上是苏联当时的最高待遇了。

上车的时候认为黑面包难吃,了解到苏联的实际情况之后,才知道对方的无私精神。

开国大典是谁写的,开国大典分别写了什么(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