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认为革命无小事,大事小事他都要管,所以每天非常忙碌,得了个外号是:党内的老妈妈。
叶剑英评价说:“他工作的时候,就像骆驼一样……”
因而后世写任弼时的时候,总是将其称之为革命骆驼,为了革命而鞠躬尽瘁,从不主动休息。
任志远在延安的时候,身边的所有伯伯,都称她为大女儿,例如*、*、朱德、刘少奇等等等。
上文这四位*连同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五大*。
任弼时因为工作过于劳累,所以健康状况极不乐观,他虽然比*小了十多岁,但看起来却像是五六十岁的样子,整个人显得很憔悴。
在五大*当中,任弼时是最年轻的一位,却是身体最差的一位。
党中央看任弼时如此劳碌,所以一直劝任弼时多休息,可是任弼时却认为,革命进展到关键时刻,自己更要拿出一百二十分的力气。
所以任弼时在工作的时候,身体状况也就越来越差,到了1948年的西柏坡,他的疾病越来越严重,强撑着一口气,协助*。
当时,斯大林派来了苏联的医生,名叫米尔尼柯夫,为任弼时检查身体治疗伤病。
米尔尼柯夫发现,任弼时已经患有多种疾病,例如动脉血管硬化、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等等,务必要尽快修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任弼时绝不同意休息,因为他知道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有多重,站在了中华的历史十字路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这里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各界对任弼时的评价那么高,尤其是人品和革命意志方面。
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五大*又检查身体,医生说:“任弼时应该疗养,情绪不可激动。”
*又去询问医生意见,医生自然不允许任弼时参加开国大典,说句不恰当的难听话……此时的任弼时,已然是油尽灯枯的状态。
所以无奈之下,改由任弼时的女儿,代替父亲参加开国大典。
与其说,任弼时没有参加开国大典是历史一大遗憾,不如说成任弼时的健康问题,乃历史一大遗憾。
开国大典刚刚结束没多久,*再次下令,让任弼时去苏联治疗;结果才过了半年,任弼时要求回国参加工作,因为朝鲜那边战云密布。
*深深了解任弼时,于是去询问了医生的意见,随后说同意任弼时参加工作,但是每天要在两个时辰以内。
也就是说,中国刚刚从走过战争的十字路口,却又来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
一年之后的国庆节,任弼时才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算是圆了心愿……
任志远自然知道,父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前在战争年代,因为备受病痛的折磨,所以工作的时候,都是躺在车里完成。
而朝鲜战争爆发之后,整个中央都在讨论,中国方面是否应该出兵援助呢?
那时候都是连续好几天开会到凌晨,医生一直对任弼时说,要注意睡眠,到了睡觉的时间要回来休息。
可是在那个紧张的历史时期,任弼时哪里有心情睡觉?国家笼罩在战争的阴云当中,而且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
在任弼时病危的时候,任志远一直在父亲的身边照顾,虽然小时候缺乏父爱,但是她早就感受到,父亲对中华民族的爱;家是小爱,国是大爱。
任志远回忆说:“父亲就睁着大眼看着我,就眼睛能动,一个手能动,他看见我以后就使劲抓着我。我几乎是跪在地下,跪在我爸爸旁边陪着他……”
那时候,任志远看到了任弼时的眼球越来越昏暗;而党中央的*,除了朱德之外,都来医院看望任弼时。
朱老总之所以没有来,是因为志愿军已经开赴了安东(丹东)军队各种事务忙到不可开交。
其实,朱老总跟任弼时的关系最好,他抽出时间小跑着来到了医院的病房,急匆匆地说:“弼时呀,弼时呀,我来看你了。”
任弼时突然从昏迷当中惊醒,猛然就坐了起来,床铺发出“咚”的声音,不过很快就躺了下去,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清醒过……
从这个细节便可看出,朱老总和任弼时的革命友谊,该有多么的深厚。
任志远说:“奶奶临终前,怎么也不肯闭上双眼,一直到看见我之后,眼皮才缓缓地合上;父亲见到朱老总之后,也是这样……他们都有放不下的事情。”
就在抗美援朝打响之后的第二天,劳碌一生的任弼时,这位革命骆驼,闭上了他的双眼。
时间是1950年10月26日,任弼时离开了我们,从他四十六岁之后,也就只能活在大家的心里。
*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成立治丧委员会,亲自写下了:任弼时同志之墓。
任远志说:“当时,*扶着父亲的灵柩,朱总司令沉痛的举起右手行军礼……周总理痛哭了起来……”
周围的孩子们不敢相信,心志坚定的周伯伯,会在丧礼上痛哭流涕。
正如同革命骆驼这个称号,任弼时三十年来为中国革命尽心尽力,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的革命热情越来越高,可是身体却越来越差。
不肯休息,也不会去享受,很少计较自己的得失。女儿任志远说:“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领导层中第一个倒下的创业者。”
一年后,*赶往任弼时的家里,和陈琮英握手慰问,随后拉过任弼时的孩子们,挨个看看脸,摸摸头。
*开始说以前的事情,谈起任弼时的革命贡献,是新中国的功勋。
这时候,任志远难忍心中的悲痛大哭了起来,结果她的哭声,引得*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