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的谐音是“财”,借柴的意思跟“借财”一样,人们害怕财气被借没了。
在农村,正月初一吃完早饭后,人们不会急着出门拜年,而是进山砍一些柴放在家里,不过很多人都是把柴砍好,放在山里,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挑回家中,寓意是给家里“进财”。
当人们挑柴回家后,家人要放鞭炮迎接,寓意“接财进屋”,这种做法也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财运亨通,因此农村比较忌讳借柴这样的事情。
根据考古发现,不借柴火也是古代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远古时代对火崇拜的遗俗,因为在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就学会用火。
在发明人工取火之前,人们获得火种非常困难,于是火种的保存就成为部落首领的行政,也只有部落首领才有权利保存火种。
因此人们在学会用火做饭后,火种更加不能外借。之后民间也形成柴火不能外借的习俗。
借衣不借鞋
鞋子和衣服都是生活必需品,不仅能起到保暖防寒的作用,同时具备遮羞的功能。
据说在农村贫穷时期,一户人家只有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子,只有外出干活的人才能穿,因此人们将衣服和鞋看得非常重要。
为什么“鞋”不能外借呢?在古人眼中“鞋”和“邪”、“泄”同音,自古就有送礼不送鞋的说法。
不借鞋首选是不把邪气借出去,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保护,其次是不把自家的气“泄气”。
而且在古代,脚是比较私密的器官,鞋子和内衣的性质一样,都属于比较私密的物品,是不能外借的,因此才会有“借衣不借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