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的潮州。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唐宋之间的中原战乱使移民成为热潮。潮州不断吸收着来自福建的移民,人口从唐朝的5万人上升到南宋的65万。
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发展。潮州靠近广东、福建、江西,加上韩江河道的开发,三地的瓷器和茶叶都运往潮州一带销售,国外商人船客也来到潮州进行贸易。
韩江水系
但人口的增多,也带来了行政管理压力。
1121年,析治所海阳县复置揭阳县,潮州当时下辖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共四个县。
宋代潮州。梅州在1073年降为程乡县,隶潮州。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到了元代,潮州设潮州路,此时潮州地区已经形成“舶同瓯吴及诸藩国”的繁荣局面。
明代,改潮州路为潮州府,从原来的四个县析置出七个县,潮州府共辖十一县,治所海阳县。
这一时期,潮州行政区域基本定型,后来的清朝也延续了潮州府。稳定的建制形成了潮州地区较强的民系和文化认同。
明清时期的潮州府是广东数一数二的海防重地,南澳岛是整个明代唯一的海岛总兵府,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地之一。
明代潮州府。来源/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明清两代长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加上人口增长的压力,迫使海渔为生的居民向周边沿海移民,形成“下南洋”的热潮。在下南洋的移民中,95%来自广东和福建。
潮州人第一次海外移民潮发生在乾隆嘉庆年间。1780到1860的80年间,潮州人的海外移民至少有30万人,而嘉庆时期(1796-1821)的潮州仅有200万人。
潮州的海外移民浪潮,在日后培育出人数庞大的华侨群体。
汕头崛起
在古代时期,潮州的行政治所和经济中心都稳定在韩江下游的海阳县,并没有直接面向海洋。
而随着近代的到来,潮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出现转变。
韩江入海口处有一个小渔村,因长年泥沙堆积,加上潮汐风浪的作用,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称为“汕”,汕的开端处叫“头”。该渔村被称为“沙汕头”,隶属于澄海县。
汕头的真正兴起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根据《天津条约》,汕头于1860年成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大量外国进口商品从汕头进入广东,再发往全国。
除开货物,随之涌入的还有外资企业和设备。英国、日本、法国等国直接在汕头开设航运轮船公司,直达国内沿海口岸和东南亚。
随着汕头深水港的修建,深水汽船取代浅滩帆船,汕头到新加坡的时间从一个多月减少到一个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