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问一句:把货物从西海岸港口卸下来,送到哪里去加工?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即墨汽车产业园、即墨服装批发城……
实际上,青岛引以为傲的品牌,像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这些企业的生产基地,早就已经迁到西海岸去好多年了,市内四区只剩一个办公大楼,少量行政人员。还有大炼油和丽东化工在辛安、钢厂、碱厂、海晶化工厂、双星轮胎厂都在董家口,前湾港周围有大量的场站、物流中心配套设施……
反观市内四区,在香港路写字楼里走一遭,会发现大部分都是些货代、船代、进出口、报关公司,一句话,青岛市区实际上是给西海岸、城阳在打工。
而问题是,居民楼会变老旧,写字楼也会,很多香港路上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盖的老旧写字楼因为租金上涨、缺乏车位、电梯年久失修等问题,里面的公司老总也在谋划把企业搬到西海岸或者城阳去!
说到这里,很多保守的青岛老市民觉得,西海岸新区或者城阳就是个大楼市,没有实体经济,很多人买西海岸、城阳只不过是"买不起市内四区"、"每天从城阳坐374赶到香港路来上班"的下策的时候,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青岛的实体经济、实体企业,都在西海岸、城阳(及周边),相反,青岛市内四区才是真正的没有实体经济、只靠卖楼生活的地域……
所以,在很多人在观念上还觉得青岛上班的方向是从早上从四面八方向香港中路CBD集中、晚上从香港中路到四面八方的时候,因为没有实体经济,青岛市内的通勤现状实际上是这样的:
早上堵车的方向是市区到城阳:
晚上从城阳到市区的方向堵车:
从图上明显看出,早上7:55分,大家赶路的方向是南向北,从市区忙着去城阳上班:
至于晚上下了班,从西海岸过隧道,回青岛市生活的车辆排起了长队,从青岛往西海岸的方向却空荡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