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炽(左一)跳秧歌舞
冼星海对刘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在跟随冼星海学习的过程中,刘炽不仅学到了精湛的作曲技法,还坚定了复兴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决心,他把冼星海去苏联之前对他的叮嘱,作为自己毕生写作的原则和目标。
“冼星海离开中国到苏联去的时候,在送给刘炽的一套书上特别题词让他一定要努力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中国的音乐传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中国的新音乐来。这句题词对于刘炽来说,就是老师给他的毕生嘱托,应该说,他没有辜负冼星海的嘱托,而且在冼星海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音乐作品。可以说,在中国音乐的复兴方面,他走得比老师更远,留下了更丰富的音乐作品。”刘炽之子刘欣欣说。
冼星海旧照
这些经历,都为他往后五十六年的音乐创作(歌剧、电影音乐、大合唱和器乐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次当兵刘炽一生中曾当过三次兵。
刘炽第一次当兵,是在他11岁的时候。那时他人还没枪高,报名处的军人看到他来当兵都被逗乐了。当时负责招新兵的军官坚决不同意刘炽去当兵,刘炽便赖着不走,他一脸恳切地说:“我是拿不起枪,可我扫扫地,打打水,当个勤务兵还不行?过几年我长大了就拿起枪和你们一起去打鬼子!”军官被他感动了,最终同意他去当兵。可11岁的孩子毕竟是孩子,日子一长刘炽便开始想家了。最终,他的第一次当兵之旅以在偷偷跑回家的路上被抓住,打了四十军棍放他回家而结束。
刘炽旧照
刘炽第二次当兵,是参加了东北军的学兵队,并很快由于能歌善舞,被送进了张寒晖(中共地下党员)领导的一二·一二剧团,在那里,他参与一群“大伙伴”的密谋,出发“上北山”——奔赴延安了。
刘炽第三次当兵,就是“上北山”,“上北山”就是去当红军,当时他是瞒着家里人出走的。他和一群“大伙伴”走了几十里路,越过泾河,来到了三原县的云阳镇。1936年12月25日,伍修权将军亲自为刘炽戴上了红军的八角帽,刘炽成了一名小红军。
刘炽旧照
在抗日浪潮中,凭着一股爱国热情寻找着抗战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小红军,这应该是刘炽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人民的音乐家1949年,在延安与刘炽一起跳过大秧歌的王家乙请刘炽为他的电影《人民的新旅大》创作音乐。这是刘炽第一次创作电影音乐,面对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迎难而上,还发明了圆盘式的变调乐器使用表,较好地解决了各种西方变调乐器的制谱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