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如何在涉足新能源转型后又稳又快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更多行业外智慧参与进来。
短短两三年,水泥行业的新能源“碳”索之路开始加速。这背后有来自“双碳目标”的压力,也有煤、电价格攀升下成本高企的驱动。不同于之前的余热发电、协同处置,光伏和生物质对大多数水泥企业来说都略显陌生。水泥企业如何在涉足新能源转型后又稳又快的发展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更多行业外智慧参与进来。
排放大户的减碳难题
谈到碳排放,相较于水泥行业,用煤大户的电力行业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其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不可否认,电力行业是我国第一大碳排放部门,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水泥行业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4.3%,单从数据上看,水泥不及电力行业。但如果从减排难度来看,水泥行业则远远大于电力行业。
总的来看,电力行业碳减排路径较为清晰,特别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电力行业碳减排正在有序推进中。然而水泥行业则不仅仅如此,除了与煤电行业同样面对的燃煤碳排放,原材料所带来的碳排放才是难点和关键。水泥是由水泥熟料掺加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等混合材料与少量石膏混合粉磨制成,熟料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约占水泥碳排放的92%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生产1吨水泥过程中,其中生料煅烧石灰石分解CO2约376.7kg,熟料耗煤排放CO2约193kg,综合耗电(扣除余热发电)折算碳排放约46.9kg。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水泥行业可以在能源方面着手推进碳减排,但最为关键的石灰石原材料减碳空间并不大,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水泥行业面临的减排压力非常严峻,任务非常艰巨。
新能源“碳”索步伐加快
水泥行业探索碳减排的步伐并没有因为难度大而放缓,龙头企业在寻求新技术突破的同时,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这其中,以推进光伏发电表现最为突出。截至目前,几乎国内产能前十强的水泥集团均涉足光伏发电产业,也因此打造了一批“零外购电”试点企业。
今年3月8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表示,2022年将投资50亿元,用于发展光伏电站、储能等新能源业务。预计到2022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可达1GW,年发电能力10亿度。这是继去年8月,收购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后,海螺水泥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动作。海螺水泥还在山东济宁打造了全球水泥行业首个“零外购电”标杆工厂。
另一水泥龙头,中国建材在海螺水泥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之前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旗下临沂中联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绿色产业链,建成了全国第一家拥有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新能源水泥厂,实现零网上购电。与此同时,首次进军光伏领域的塔牌集团,也先后投资约13.39亿元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一体化项目。
可以看出,光伏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属于全新的领域,但龙头企业并不吝啬,这与日益紧迫的“双碳”目标不无关系。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水泥行业目前进入新能源还属于摸索起步阶段,除了光伏已有所进展,生物质为代表的替代燃料还没有大面积推广的技术路径。总体来看,水泥行业发展新能源未来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水泥行业的新能源“碳”索和实践之路如何走得又稳又快?为此,中国水泥网将于近日在线上举行“水泥网·分享汇”邀请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和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双庆,为水泥行业带来新能源领域的独到见解和知识分享,助力水泥行业在新能源的“碳“””索道路上一帆风顺。
欢迎点击关注或在评论区评论!
更多精彩水泥信息欢迎前往水泥网APP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