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同行直言:云集产品没啥优势,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做*!
今年5月,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局开出一张958万元的“组织策划*”罚单。
然而,简单搜索不难发现,对于云集微店、环球捕手等平台,网络上仍有不少声音质疑其具有一定*属性。
甚至投资人眼中的香饽饽,曾经创下20天卖出23000条裙子纪录的小黑裙,也因涉嫌多级分销难逃被封的命运。
淘宝、京东“*”规避法则如何判定*,除了我们熟知的“三级*”认定之外,一位熟悉*案件的“老工商”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下下级有没有留存,还有卖商品的人提成是否是复式计算。这两点如果还是存在,不论钱最后是用哪种方式发放,都不过是换了个说法而已。
在小蜜看来,*更像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鼓声响,开启“拉人头”模式,拿着所有会员缴纳或者间接缴纳的入门费进行二次分配;
由于从头到尾没有核心的盈利模式,没有赚到钱,一旦下游没有人加入,或者加入的人不够,整个项目就崩了。
风靡社交电商的分销模式,一度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拿来和“*”相提并论。
其实,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网易等,对微商分销也有所涉及。
去年一段时间,支付宝主页上曾出现“微商进货”标签,给微商业务引流。用户使用阿里巴巴一款“微供”系统筛选商品、供销商,再使用App“采源宝”一键铺货到微信、朋友圈。
支付宝界面中一度出现微商进货入口
另外,京东与美丽联合集团的“微选”平台,一开始有点类似淘宝头条,到目前已经发展成更像微商的分销平台。
在电商巨头里,这样的分销平台还有很多,比如网易的网易推手、唯品会近期上线的云品仓等等。
各个电商平台微信分销产品
只不过,和创业企业不同的是,电商巨头们大都严守“一级分销”模式,来避免政策风险。
流量成本告急,微信分销成“救命稻草”当年,正规电商军不屑和微商为伍,来到微信互联网时代,微商分销模式却神不知鬼不觉地遍地开花。
在这个领域中,除了电商巨头和有四五年创业经验的成熟玩家进入,更有不计其数的不知名创业公司前赴后继。
为什么这一模式受到追捧?
首先,流量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关键因素。传统电商流量红利流失、成本高企,这从今年618的情况就可以看出端倪。
回到创业火爆的2015年,一个做奢侈品二手生意的平台,当时获得一个下单用户的成本是1500元到2000元,主要渠道是百度关键字竞价和应用商店优化。
2016年后,流量价格对创业者来说已经贵到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