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牛头马面的预兆,老人快不行的20个征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3:59:15

兔与中秋祭月联系起来。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载: “京中秋节多以泥传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把而拜之。”兔儿爷大的三尺,小的一寸,兔首人身,手执药杆,造型多属模印,施彩绘,衣着华丽。

重阳节时,华北一带吃迎霜兔,多用野兔烹调。《畿辅通忘》云:“重阳前后设宴相邀,谓之迎霜。宴席间食免,谓之迎霜免。”

山西某地女儿出嫁前吃象征男性的兔形礼馍和象征女性的鱼形礼馍。山东渔民清明出海前,妻子以兔塞入丈夫怀里以求平安。

龙相关

龙灯会

舞龙又称龙灯会,有竹龙、布龙、纸龙、铁皮龙等品种。程自牧的《 梦梁录》载,“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制灯烛万盏,望之婉蜒如双龙之状。”重庆铜梁,舞龙队伍到民居前向主人问好,主人放鞭炮欢迎,以糖果答谢。佛山彩龙以竹篾、铁丝做骨架,头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以剪纸、绒球装饰。

二月二 “龙抬头”,民俗认为蛰伏的龙抬头,雨水渐多。明人沈榜的《 宛署杂记》载,“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人们在这天理发,希望像龙那样精神;北方人家用彩纸、草秸穿成串悬于房梁,称“穿龙尾”;这天要吃面条、烙饼或水饺,分别象征龙须、龙鳞和龙耳。

龙舟竞渡相传是纪念屈原,但在鄞县出土的春秋青铜锁就刻有龙舟图案。赛龙舟在农历五月举办,以端午节最盛。唐代诗人刘禹锡在《 竞渡曲》描绘:“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耆鬣动”。

中华各地各民族,每月都有龙的节日,如正月的云南瑶族祭龙节,三月山东祭龙王,四月大同雷音寺会,五月的吴越分龙日,六月晒龙袍,七月的无锡龙娘庙会……

看见牛头马面的预兆,老人快不行的20个征兆(17)

蛇相关

蛇节

福建简称“闽”,便是门里奉蛇的造型。《闽杂记》载:“福建漳州府城南门外,有南台庙,俗称蛇王庙,其神乃一僧像。”遭蛇咬者到庙中投诉即能消灾,出庙后见死蛇表明蛇神已施刑。

南平樟湖镇有蟒蛇吐火驱瘟的传说,遂立庙供奉蛇王。当地元宵游蛇灯,蛇灯由竹篾木板制成,一条蛇灯小的有30多块灯板,大的有700多块、连接起来长达几百米。 七月七日为蛇节,村民将装有活蛇的瓮,置于庙中朝拜,盛游全村,有人戏蛇于手臂,还有人戴枷锁装罪犯,认为可消灾免病。

汉族民间认为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在青海,家中发现蛇最忌*死,认为蛇会报复。若在家发现蛇,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送到山谷,并求其躲进山洞。

看见牛头马面的预兆,老人快不行的20个征兆(18)

马相关

赛马节

祭马风俗古已有之。春祭马祖(马的星宿),夏祭先牧(教人牧马的神灵),秋祭马社(马厩的土地神),冬祭马步(马灾害的神)。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廿三祭招,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八月末有马奶节和赛马节,为期一天。牧民们带上马奶,早晨开始赛马,比赛结束后,人们以马头琴歌唱,开怀畅饮。香港人好赛马,以“马照跑,舞照跳”形容回归后生活方式不变。农历大年初三是新年赛马日,人们挑马下注图个好彩头。若遇到马年场面更为盛大。

佤族过春节要喂马吃糯米饭,观察马的厩中姿态占吉凶,头朝东为幸运年。 贵州苗族男女相爱,议婚三次后,男方背马刀前往正式提亲。

看见牛头马面的预兆,老人快不行的20个征兆(19)

羊相关

鱼羊为“鲜”,以羊为主食流行于北方。烤全羊是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名菜,全羊席指用羊肉烹制色香味形不同的菜肴,民间可做44 种,官场可做66 种,皇帝的全羊席做76 种。

羊也是衣着的重要原料,羊的毛皮除了制衣,还做成被褥、帽、鞋、靴、毯、毡等装饰品。

叼羊

羊头敬客流行于新疆哈萨克族,主人端熟羊头朝客,客人持刀先割羊头,割肋肉献长者,再割羊耳给幼者,然后任意割一块给自己。西域民族流行“叼羊”游戏,骑手们分成几队在几百米外争夺羊,以叼羊到终点者为胜,获胜者当场把羊烧熟分给参与者。

旧时河北在农历六七月,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后来改送面羊,传说与沉香劈山救母有关。

看见牛头马面的预兆,老人快不行的20个征兆(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