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导入,是美术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最有趣的就是猜谜语的过程和谜底呼之欲出时的兴奋。小朋友们猜谜语时候苦思冥想的表情,动作,都会让你体验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老师只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恰当的植入课题,就可以顺利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谜语导入,有以下几个优势。谜语本身是一种画面,可以为课堂绘画提供更多的素材。
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把谜面通过二次创作,改编成自己的画面故事或者达到丰富画面的效果。小朋友们,活跃的思维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通过把谜面场景进行思维延展,一定可以对画面情节的丰富性起到有力的帮助。但这要求老师选择的谜语与美术课题要高度相关,根据我们所要表现课题,通过相关谜语激发想象力,使画面故事情节更加丰富。
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是顺向的激发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课题的内涵和可表现性。从而提高同学们的绘画*和课堂趣味性。
谜语可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场景概括力,激活大脑思维,并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当我们猜谜语的时候,首先就要对谜语的谜面进行场景性复原,这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能够把的文字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然后根据分析和总结,确定最后的谜底。
长时间重复训练这样的场景再现意识,可以起到刻意练习的效果。我们都知道,要想某种能力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刻意练习是非常有效的。所以,谜语导入,经常使用场景再现的方式可以激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场景的表达能力,从而锻炼同学们思维的敏捷性。
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
谜语是一种具有竞猜性的游戏。老师提供场景、文字或其它可以表现谜语方式,通过设置悬念,勾起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可以利用猜谜语的过程调动同学们的情绪后,顺利导入本节课课题。然后把谜面设置成若干部分,通过在讲课过程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最后呼出谜底,同时也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在上课过程当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非常重要。
谜语,是画面场景与故事性的结合。
谜语本身也是故事与场景的结合体。故事性引导法的有效性,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已经详细讲过。故事引导法是美术课堂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成长心理进行引导,故事引导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谜语的呈现方式主要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三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文字类谜语。文字方式呈现的谜语,比如唐诗宋词中,很多诗句都是对某一个物件或者季节或者场景的描述,我们都可以视其为一种谜语的形式。老师可以出示一首诗让同学们猜测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揭示谜底。同时,通过对诗意的理解产生画面感,从而起到丰富绘画元素的作用。
比如,苏轼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正是对早春景色的描写。老师可以朗诵这首诗,让同学们通过对诗意的理解,猜测诗人苏轼表现的哪个季节。既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还能形成画面感。
图片和视频类型的谜语,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果在这其中增加了谜语的元素,带着问题去观看图片和视频,无疑又增加了过程的趣味性。图片展示的方式主要是以色彩鲜艳和图片的直观性两个方面的优势吸引同学们的。
而视频类型的谜语,视频动态的展示效果是最具吸引力的,我在这篇教案中,通过以动画片为例,详细讲到了视频吸引小朋友们的原因,主要有3点,视频本身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移动的画面更容易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和直观场景更具有表现力,对小朋友们来说更容易理解。
《猫和老鼠》之类的无声电影,最容易体现出视频的强大表现力。
小结:无论是以哪种方式来呈现谜语,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力是前提。从兴趣出发,带着激情和问题参与到课堂中,效果才是最好的。
如何利用好谜语为美术课堂服务,三个方法,确保谜语选择的有效性。要想上好一堂课,关键在于课堂开始的时候,是否能够有效地利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好课堂节奏。正确的选择谜语,我认为应该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 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
- 谜语的趣味性。
- 谜语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谜语与课题的相关性。
前面已经讲到过,老师在选择谜语的时候一定要与课堂主题高度相关,同学们对谜语的思维延展才有利于课题的深入表现,产生故事或者情节更强的画面效果。
还是以画一幅早春的景色图为例,让同学们通过对苏轼《春江晚景》的诗句理解,猜测诗中是表现的哪个季节,就有利于同学们对画面场景的深入表现。而如果通过对《黄鹤楼》这样的对景点表现的诗句导入的话,则对课堂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弄得同学们一头雾水。
谜语的趣味性。
美术课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严肃性,美术课更强调趣味性和轻松感,一定要让同学们通过美术课的学习,起到缓解压力和调节心情的作用。所以,导入环节就要让同学们感受到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谜语选择的趣味性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趣味性的课堂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课堂的效率。
谜语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学生的年龄决定认知水平,老师选择谜语的时候要注意难度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要确保学生可以在略微思考后即可得出谜底。我一般采用难易结合的方式,先提几个简单的,让学生轻松搞定,等学生放松心情后,再提几个复杂一点的,然后再继续给出几个简单一些的,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又刺激,又有趣,紧紧扎住学生的心态变化,引导学生朝着课题的方向进入,完成知识讲解的同时,逐渐燃爆课堂气氛,最后课堂结束时,同学们都意犹未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
太简单的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太难的猜不出来容易提高心理压力。难易结合,需认真思考后才能得出谜底,这个猜测的过程最有趣,燃点就在谜底即将呼之欲出的时刻。
①一架小飞机,飞东又飞西,来去三五里,捉虫保田地。
②脚穿红袜子,春来它先知,虽然有翅膀,却爱塘和池。
这两个谜语的谜底都是蜻蜓,但难度上第②个要比第①个要难一些,特别是脚穿红袜子,春来他先知,这些具有特征性的要点,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不理解,猜起来难度更大一些,但是一架小飞机的表述,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了。所以,第①个关于蜻蜓的谜语更适合一年级以下的小朋友。
小结:谜语导入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正确的选择与课堂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和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谜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探索的*。任何脱离课堂的知识引导都是不成功的,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误导学生对课题的准确理解。
接下来,我们介绍今天的课题
课前一定要理清课堂的思路,明确各阶段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合理划分课堂时间,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谜语式导入,课题知识点介绍和具体作画步骤解析,三个方面阐述儿童画课题《美丽的大白鹅》的表现方法。
谜语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趣味性。上课开始,老师先抛出几个谜语,让同学们试猜一下,
身穿彩色衣,飞在花丛中,彩粉本领强,果树欢迎你。
当同学们看到身穿彩色衣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蝴蝶,再根据后面飞在花丛中和彩粉等词语的提示,基本就可以确定最后的谜底了。接着可以再来几个类似的,猜谜语的过程,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小朋友们都参与到猜谜语的活动中来。然后,慢慢的转移到今天的主题《美丽的大白鹅》上来。再抛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还可以,再让同学们想几个关于大白鹅的谜面,可以增强小朋友们对鹅的理解。
一只顺风船,白逢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小红帽,穿白袍,走起路来左右摇,脖子长,水上漂,唱起歌来嗓子高。
穿白衣,戴红帽,陆上走,水上漂。
……
这些都是对鹅表现的谜语,谜面中,如顺风船,小红帽,穿白衣等形容词都可以加强孩子们对‘鹅’形象的理解,帮助同学们在画的时候添加丰富的画面细节和色彩。
《咏鹅》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关于鹅的诗句,在猜谜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穿插进去,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来背诵。完整背诵下来的小朋友可以送给他一个小礼物,像卡片,贴画等,以激励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孩子们对这些小礼物都可喜欢了。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谜语导入,配合故事的朗诵,加上小礼物的激励,这样的导入方式无疑会瞬间引爆课堂气氛,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通过谜语里面的描述来总结大白鹅的身体特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