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图,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4:59:23

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4.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参考答案: 1.同“嘱”,嘱咐。 2.完备,详尽。3.至,到达。4.迫近。5.国都。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图,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文(5)

六、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找这些诗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人先写登楼远眺,山水苍茫;再以灵动之笔,写“雁引愁心”“山衔好月”,进而想象醉卧云中,起舞翩翩,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杜甫《登岳阳楼》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以“昔闻”起笔,引出“今上”,在今昔对比中,寄寓了无限感慨;再从地分吴楚、势吞星月方面写洞庭湖的浩瀚广大。诗歌后半部分择发了漂泊无依、老病孤苦的情怀,读之令人怆然。陈与义《登岳阳楼》诗为:“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人先写眼前所见之景:洞庭之滨,江水之西,旌帘在望,夕阳迟迟;再写洞庭湖分割吴蜀的地理位置,择发了国破家亡后颠沛流离之苦。表现了吊古伤今之悲,颇得杜诗神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图,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文(6)

其他重要知识

7.了解文体特点。

本文虽名为“记”,却不拘泥于唐代亭台楼阁记以记叙为主,抒情、议论为辅的体式,而是吸收了骈文赋体对偶的句式特点,强化了议论、抒情色彩。本文在当时,即受到范仲淹的好友、古文家尹洙、欧阳修等人近乎挑剔式的批评,说它用对偶的话写景状物,语言夸饰类似传奇小说。然而,正是这样的文体突破,成就了这篇千古名文,开启了宋代写景散文偏于议论的风气,对王安石、苏轼等人的游记影响很大。到了明清时期,《岳阳楼记》已成为很多古文选本的必选篇目,成为公认的经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图,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文(7)

8.通过诵读,体会本文的音韵之美。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诵读时,要注意其句式特点: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文中多用四字句,具有音韵协调、语气呼应、语意互补、整齐流畅的特点。这些短句,多为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徐徐。诵读时,还可以找出文中的韵脚字,体会其珠圆玉润的美感。如形、明、惊、顷、青等,清脆而悠长;江、汤、湘、忘、洋等,绵长而嘹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图,先天下之忧而忧全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