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金秋正是赏菊食蟹的大好季节。螃蟹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这个季节的螃蟹最好吃。常言道,“九月团脐十月尖”,农历九月吃团脐的雌蟹,十月吃尖脐的雄蟹。这时的螃蟹不仅好吃,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螃蟹
螃蟹主要有海水产和淡水产两种。海水产有梭子蟹和青蟹;淡水产的有江蟹、河蟹、湖蟹等。螃蟹的营养价值很高, 海蟹与河蟹营养略有差别。蟹虽美, 但其性寒,且蟹黄含胆固醇极高,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
螃蟹营养成分螃蟹不仅以味美而著称,而且营养丰富。每100克河蟹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2.3克,维生素A389微克,胆固醇267毫克,还含有B1、B2,烟酸,维生素E及钙、磷、钾、钠、铁、锌、硒等矿物质元素。海蟹每100克含蛋白质13.8克,胆固醇125毫克,二者含量都低于河蟹,其它营养成分与河蟹相差不大。
螃蟹
螃蟹食疗作用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味咸。螃蟹不仅是鲜美的佳肴, 也是天然的良药。据我国古中医*载, 蟹具有散血破结,益气养筋等功效, 它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 伤筋断骨、淤血肿痛, 膝中毒、结核病、临产无力等有一定疗效。《神农本草经》记载:“蟹 味咸,性寒。治胸中邪气,热结痛,嘴喎僻,面肿,败漆”。位列下品。
学会五看,挑出好螃蟹一看活力,将蜂蟹翻转身来, 腹部朝上, 能迅速回正的活力强, 新鲜可保存。
二看肚脐,肚挤凸出来的, 一般都膏肥脂满, 凹进去的, 大多是营养不足。
三看足毛,足上刚毛丛生的, 一般都膘足老健。
四看雌雄,俗话说, 农历八月挑雌蟹, 九月过后选雄蟹,因为雌雄蟹分别在两个不同时期成熟。
五看大小,大螃蟹体厚坚实, 蟹肉、蟹黄丰满,小的多瘦弱。
螃蟹
吃螃蟹有学问1、忌食醉蟹,食醉蟹,等于食生蟹,一种叫做肺吸虫幼虫囊蚴的寄生虫常附在蟹体上,寄生虫便可进入胃肠道,定居体内,发育成肺吸虫,破坏脏腑,致发多种疾病,可引起咳嗽、胸痛、低烧等。侵扰脑部、脊髓,则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甚至瘫痪。
2、忌与柿子同食。吃螃蟹前后半小时之内不宜吃柿子。这是由于螃蟹富含蛋白质, 柿子富含大量鞣酸, 二者易结成不易消化的硬块, 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肚痛。
3、洗净烹熟后再吃。螃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所以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若未将蟹洗刷干净,蒸不透,把蟹体内外的病菌或寄生虫吃入体内,损害健康。
4、选活蟹,现蒸现吃,不吃死蟹,因为死螃蟹加上体内的腐殖质常温下更快的腐烂变质,若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晾凉后放入冰箱保存,再吃回锅必须热透。
螃蟹
螃蟹的四个部位不能吃一、蟹胃,和蟹油泥在一起, 有一个三角形的白色胃质小包, 内藏污泥,沙土和腐殖质等。
二、蟹心,在蟹油或蟹黄外。近似三角形,又叫“ 六角虫” 寒性较重。
三、蟹肠,蟹脐中有一条深褐色或淡黑色污物, 吃时应予剔除。
四、蟹鳃,长在蟹体外肚上,似草, 两排并列, 食之无味, 性寒, 易引起腹泻。
蘸料少不了醋和姜吃螃蟹要蘸由醋、姜、黄酒、紫苏等佐料,这是十分科学的食法,很有必要。这种佐料既可促进胃液分泌,有利消化,增进食欲,又可祛寒*菌,有益健康。螃蟹的吃法有很多
蒸螃蟹
螃蟹最好蒸着吃蒸的温度高, 水开锅后,再蒸20分钟以上就可以了,不但熟得快, 而且可*死螃蟹身上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蒸螃蟹还可以保持蟹体的完整, 使其色泽红润明亮, 同时, 还减少了螃蟹胃肠内容物对蟹肉的污染。
香辣蟹的制作方法1、原料及调味料:大河蟹2只,干辣椒10克、葱15克、姜10克、蒜5克、火锅底料20克。盐料酒适量。
2、制作过程:蟹洗净,斩块,再入油锅中炸至金黄色;葱择洗净,切花;姜去皮,切片;蒜去皮;干辣椒切段。锅内油烧热,放入干辣椒,姜、蒜、葱、火锅底料炒两分钟出香味。加入炸好的蟹一起炒,再调入调味料炒入味即可。
螃蟹
温馨提示——吃蟹有禁忌由于螃蟹性寒,且含有大量蛋白质、胆固醇及钙磷等物质,多是发风,极冷,所以有六种人不宜多食用。
1、女性孕期,月经期,阳虚体质者勿食为妥。
2、脾胃虚寒的人,食用后会引发腹痛和腹泻。伤风发热、腹泻者食蟹后会使病情加重。
3、患有湿疹、皮炎及疮毒等皮肤病症者,食蟹后会导致病情恶化。
4、患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的病人,食蟹后也会加重病情。
5、有过敏体质的人,食蟹后易诱发过敏反应,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心闷等症或引发荨麻疹。
6、儿童和老人因消化和吸收等原因,一次不宜多吃。
7、顽固疾病慎食(如癌症、哮喘、红斑狼疮、淋巴结核、肾炎、牛皮癣、慢性皮炎、湿疹瘙痒,以及痈疽疔疮等)。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张光成营养师”,查看更多靠谱营养信息,我在那里等你!
参考资料
1、刘萍萍.如何挑出膏肥脂满的大螃蟹.工友〔J〕2017-11-15
2、高洪卿.螃蟹最好蒸着吃.农家科技〔J〕2007-09-01
3、杜琪.美味螃蟹并非人人皆宜.医药养生保健报〔J〕2006-10-16
4、王琦.中华饮食便典.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M〕2011.5
5、翁维健 .中医饮食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M〕1992年10
6、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M〕2009.11
作者信息:张光成 中国注册营养技师 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
稿件原创,转载请*zhangguangchengyy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