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航校为什么要搬走,蚌埠即将建的大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7 16:38:53

原快艇学校机关办公楼

青岛海军快艇学校成立之后,海军要求学校在6个月至1年内培养出一批鱼雷快艇艇长以上的指挥干部和轮机长、水手长以及各类专业兵,以便迅速建成一支能执行战斗任务的鱼雷快艇部队。同时,学校还须负责筹建青岛鱼雷快艇基地,包括码头、轮机修理所、鱼雷检查所等设施。为即将筹建的青岛鱼雷快艇支队做好各项技术保障工作。在前苏联海军专家帮助下,学校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便于10月9日开学。经过一年的紧张教学训练,青岛海军快艇学校培养出了第一批合格的快艇学员879人,编配在42艘鱼雷快艇上,组成了4个快艇大队。不久,在快艇学校原址上诞生了人民海军第一支鱼雷快艇支队。

1985年,快艇一支与青岛水警区合并撤出莱阳路8号,此后北海舰队青岛基地修理部搬到了这里。1989年,在莱阳路8号建立了新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历史发展的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浓缩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强成长历程。海军博物馆2021年完成扩建后重新开放,目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蚌埠航校为什么要搬走,蚌埠即将建的大学(5)

青岛莱阳路8号扩建后的海军博物馆

青岛海军快艇学校1953年8月至1月搬迁至威海刘公岛,1957年9月27日,国防部发布命令,以第三海军学校和第五海军学校的兵器(第一分校)、机械(第二分校)、舰务(第4分校)三所分校为基础,合并组成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址在青岛市湛山大路2号,这样搬迁到刘公岛的快艇学校又回到了青岛,但起源于莱阳路8号的海军快艇学校从此不复存在。

(海军舰艇学校--海军快艇学校--第三海军学校--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海军高级学校)

2、青岛海军炮兵学校。成立于1950年8月24日。成立时名称为“海军海岸炮兵学校” 1951年3月8日更名为海军炮兵学校。首任校长王效明,政治委员宋景华。地点:湛山大路2号。

蚌埠航校为什么要搬走,蚌埠即将建的大学(6)

当年炮兵学校的教学楼

蚌埠航校为什么要搬走,蚌埠即将建的大学(7)

如今大门

青岛海军炮兵学校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后勤二分部四大站,东北军区炮兵第六师师直及34、35榴弹炮团,西南军区特纵炮兵第十团为基础组建而成,1950年 8月24日正式成立并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岸炮兵学校”。10月9日开学。1951年3月2日,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海岸炮兵学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

青岛海军炮兵学校刚成立时,教学人才、教学器材和各类教材极度匮乏。10月9日开学时,只有炮六师教导队中6名原国民党炮兵专业人员担任教员。教材方面当时仅有少量的苏军教程,有的还与我军的实际装备不匹配。用于教学的设备器材更是奇缺,一个大队四个中队500余名学员,共用1门从国民党部队手中缴获的76.2毫米火炮,还是二战时期美国制造的“老掉牙”的岸舰两用火炮。在教学人才方面,学校党委从机关参谋人员和懂得陆炮操作的干部中临时抽调了66名同志,经过19天的强化集训便走上教学岗位,充实进教员队伍。在教材建设方面,教员们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全靠手抄笔描,编印出了一批应急教材。

由于部队进驻到开学只有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此时,许多上课的教室尚未建好,学员上课有的在学校的小树林里,有的干脆露天上课。没有食堂,就在树下就地野炊和野餐;学员住的宿舍一开始就挤在校内几个废弃的仓库里,睡在临时搭建的通铺上。就是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学校开学后第8天,就将第一批258名结业学员送到海防一线,组建了人民海军第一个海岸炮兵营。

1952年9月海军炮兵学校从青岛迁址到烟台,校区地址为烟台市二马路188号。

蚌埠航校为什么要搬走,蚌埠即将建的大学(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