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屏幕共享”功能里暗藏的猫腻
大家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骗子的常用套路
01 初步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软件改号,电话联系当事人,并准确报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职业、住址等隐私信息,以获取当事人的初步信任。
02 引导当事人开通屏幕共享或视频会议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或者视频会议的形式,假借引导当事人进行操作为由,实则实时监控当事人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盗取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内容。
03 转账
不法分子监控当事人手机后,开始引导当事人转账,如被发现,或者当事人迟疑,不法分子将通过偷偷获取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
除此之外
还有哪些手机功能要慎用?
小编话你知
↓↓↓
#“免密支付”功能要慎用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在一些购票APP上购买机票时,只填写一个手机短信验证码就可以完成交易。
虽然免密支付客观上方便了消费者,但也增加了被盗刷的风险。去年12月,杭州市民徐先生的手机曾被同宿舍同事马某盗走,马某利用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盗刷了4000余元。
在网上搜索关键字不难发现,这种“隐患”并非个案。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利用支付宝小额2000元免密支付而被盗刷的案件。
看完这些,微信、支付宝上“小额免密”、“闪付”功能你还敢随便打开吗?
# 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
WIFI虽然给上网提供了便利,但也为安全留下隐患。发现免费WIFI千万不要随便登录,这可能是黑客用来入侵你手机的工具。
江西一名男子曾使用没有设置密码就能直接登录的免费WIFI,并用手机输入自己网银卡号密码,结果账户被人转走了3万多元!
# 慎开USB调试功能

安卓手机开启USB调试会产生重大风险,手机一旦开启USB调试模式,就相当于给电脑上的软件开了个后门,你的锁屏密码、绑定账号等很容易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一般不建议开启。
# 微信别打开“附近的人”功能
iPhone手机中,有“常去地点”功能,可用地图显示记住经常去的位置,暴露个人日常活动信息。如有不法分子“惦记”上你,也就相当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同理,打开微信“附近的人”功能也可定位你的位置。
iPhone用户可以依次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常去地点”,关闭该选项即可。
微信用户可通过依次点击“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选择“清除我的位置信息”“停用”即可。
# 安装软件少点“允许”
安卓用户安装应用后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应尽量关闭。
手机安装游戏等软件时,常被要求“使用你的位置”,如果你点击了“允许”,这些应用便可扫描并把手机信息上传到互联网云服务器,一旦资料泄露,别人就可能知道你的位置、家在哪里。
再次提醒
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分享”邀约
涉及私人信息
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
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诈骗人员手法千变万化,请大家谨记
“不听不信不转账,多想多问多商量”口诀
务必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来源:今日斗门
来源: 珠海交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