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说碳酸钙
成块的碳酸钙在水中是会微量溶解的。
而鱼池里的观赏鱼是会呼吸的,只要它呼吸就会产生很多二氧化碳。 当然,空气中 的二氧化碳也会微量溶于水中。
学过高中化学的朋友们都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得到碳酸,而碳酸是可以和碳酸钙产生化学反应的。
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当碳酸遇上碳酸钙,在水的参与下他们就会形成碳酸氢钙。
二氧化碳与碳酸根不直接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电离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
简单说,其实就是 碳酸 根 、 二氧化碳和水分 子按照1:1:1的比例 生成 了碳酸氢 根 ,碳酸氢 根 再与二 价 钙离子结合形成 强碱弱酸盐——碳酸氢钙 。

请注意!碳酸氢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碳酸钙。
这就会导致三个结果——
第一,鱼池水体溶解碳酸钙的实际溶解度变相增加;
第二,水体中的碳酸氢根会增加;
第三,水体酸碱度向酸的方向发展的动机消失,同时,鱼池水反而会向碱性反向发展。
2、接着说蛋白质
我们都知道,蛋白质主要是由有机物——氨基酸构成的。蚝壳上的蛋白质是以角质层的状态存在的,角质层在蚝壳的最外层。
可是,角质层虽然有良好的亲水性,但是又属于不溶于水的蛋白质类。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涂在蚝壳表面的一层“蜡”。
请注意!只要有这层“蜡”的存在,位于棱柱层和珍珠层的碳酸钙就会更难溶于水。
这个结论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你现在可能还没反应过来,我们继续往下看。
鱼池和蚝壳的渊源所有的鱼池都适合使用蚝壳吗?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内容,我们就知道结论是否定的。

南方人口中的生蚝其实就是北方人口中的牡蛎,说得接地气一些,其实应该叫“海蛎子”。
生蚝不仅是一道菜,还是一味药。牡蛎肉是补品,牡蛎壳是中药。

可以这么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可以为喜欢弱酸水的观赏鱼搭配蚝壳,因为蚝壳可以慢慢把你的水向碱性方向改变,但是你的观赏鱼是有可能因此生病的。
除非一种极端情况出现,那就是你的鱼池出现了跌酸的情况。已经跌酸的鱼池是可以少量使用蚝壳的,这是特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