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2型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最精确的反坦克飞机
S型航炮可使用穿甲弹或高爆榴弹,穿甲弹有1型和5型,射速100发/分;航炮可使用7.7毫米机枪进行校射,因高爆榴弹与机枪弹道较为接近,命中率最高,约为25%,相比之下,反坦克火箭弹命中率只有5%。1942年6月,飓风2D型战斗机首先列装北非的第6中队,6月7日迎来首次战斗,它们摧毁了德军2辆坦克和几辆卡车。
亨舍尔Hs129上MK103航炮,体积并不算特别大
随着战事吃紧,面对盟军,特别是东线苏军装甲部队的德国人也装备了专用反坦克攻击机--亨舍尔Hs129(1942年列装,总产量879架),它开始在机腹装备真正的大*器--MK101型30毫米机关炮,MK是德语Maschinenkanone机关炮的缩写。MK101由10发或30发弹匣供弹,虽然射速和备弹都不高,但它发射的钨芯穿甲弹初速高达960米/秒,300米侵彻力达到了75毫米,能够从顶部或侧、后面击穿重型坦克(T-34顶部装甲只有约20毫米)。
地勤给Hs129 B-2的MK103航炮装填100发弹链 ,使用钨芯穿甲弹可击穿T-34,炮弹足够大
MK103是MK101升级版,更轻(后者179千克的重量限制了它的使用)、射速更快,采用弹链供弹,备弹量更大,不同于纯管退式的MK101,MK103采用的是一种导气、管退混合的自动方式。击发后,由导气机构驱动完成开锁动作;同时,管退机构借助后坐力完成抽壳、抛壳和装填次发弹的动作。这种航炮最早于1943年作为Hs 129 B-1的主要武器投入使用,也曾安装在Fw190等战机的机炮吊舱中,还曾作为防空炮等。
BK3.7着实很雄壮
除了重量和后坐依然过大以外,MK103各方面都是一种相当强力的机关炮。德国并未满足于30毫米机关炮的威力,而是接连推出了更大口径的航炮。Bordkanone 3.7(简称BK3.7 ),由37毫米Flak18高炮改装而来,发射的380克钨芯穿甲弹初速高达1170米/秒(存疑,一些材料表明初速为820米/秒,同Flak18高炮),身管长、膛压高(初速高)的优势使得它的弹道相当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