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全文,三味书屋原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14:33

三味书屋整体构造

一、台门斗: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

二、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三味书屋全文,三味书屋原文(5)

三、座楼: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1】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

【2】卧室,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3】书房,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三味书屋全文,三味书屋原文(6)

四、书屋: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五、后院:三味书屋的后院种植蜡梅,是鲁迅幼时学习之余自寻乐趣的好地方。后院的墙上还有寿云巢(寿镜吾的父亲)为此梅题诗一首:“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珠璧春光,岂容轻失? 彼伯兴师,煞景太烈。愿上绿章,飙霖屏绝。” 鲁迅在文章中也写过屋后的园子,院子里有种着许多许多的腊梅。在冬日里,只要一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腊梅的清香。

三味书屋全文,三味书屋原文(7)

游三味书屋,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不同景象的两大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文章看来写百草园,确实以“乐”为中心,更多描绘了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而笔下的三味书屋看似却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鲁迅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在文中也时常描述到大书塾中颇多的趣事,我想在鲁迅的心里,三味书屋既是无趣又是生动的吧,能将它们都诞生于自己的文笔之下,必定在心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对三味书屋的的理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看到过有些人认为鲁迅所描写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刻板的,束缚着童年身心的场所。走完三味书屋后,看到历史留下的古老印记,结合着鲁迅笔下的每一章节,回想起他描述过的每一件三味书屋发生的小故事。却也感受到了一些温暖与有趣。我想鲁迅心里的三味书屋,必定是有个充满乐趣与难忘的地方。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在脑海中记住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必定也是作者下笔时充分融入了情感,而让我们读到了不同一般的情感吧!

三味书屋全文,三味书屋原文(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