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余"之原名
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匾额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
"三余"取义于《三国志》,由董遇提出:"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为人们应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发奋治学。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董遇的三余之说极为激赏,曾作诗:
此生有味在三余。
清嘉靖年间,由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买下此书屋,并将匾上的"三余"改成"三味"。现在三味书屋匾额上的"味"字已不是梁同书的手迹。
三、如何理解书屋之"三味"?在当今学界,对"三味"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1、精神食粮之"味"
这是根据寿洙邻(寿镜吾先生的次子,曾教过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回忆往事时所说: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就要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并且就像一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粮食("稻粱")、蔬菜("肴馔")以及调味品("醯醢",读作xīhǎi)这"三味"一样,粮食是基本,蔬菜是补充,调料是升华。有主有次,但缺一不可。
后人考据说:三味源出《李淑书目》,李淑曰: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酰醢,是为书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