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对待网络的建议,对待网络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12:18

“未成年人年网络隐私保护需要平台、社会、家长等多主体联动,单靠一方肯定不行。平台是很重要的抓手,在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内容治理。”日前在北京举办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行业研讨会上,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

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中网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治理侵犯未成年人网络隐私及其衍生的网络暴力的治理建议。

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在这一背景下,织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为此,近年来,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到各大网络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再到对学校教育对网络素养教育重视等,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履行自身责任。

互联网平台是未成年保护的重要主体。如何避免不良网络内容及互动方式也会给未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平台责无旁贷。这不仅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要求,也是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

据了解,今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各个互联网平台均进行了大力治理。主动扮演好自身角色,履行网络保护的主体责任,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行动无疑值得肯定。

对于平台来说,必须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把未成年人保护确定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在产品设计、服务运营、规则设置中主动嵌入未成年人保护的思维。

同时也要看到,治理面积广、治理难度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保护机制在升级、技术能力在提升,但是新的问题也将不断出现,用户规避审核的能力也可能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平台不断完善治理机制、完善监管规则、优化算法模型、提高技术审核能力,以应对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构筑更为严密的保护网。

以小红书为例,其专门组建了包含运营、产品、研发、审核等多个部门的专项团队,建立相应的专门审核队列,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问题,出台了不同层级治理标准,对包括未成年用户模型、未成年年龄识别模式等多类模型进行了升级,大幅提高了计算机审核的效率与准确率。根据公布的数据,今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期间,小红书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团队共处理涉及侵害未成年内容超2.5万条。

小红书还上线了《未成年人内容管理规范》,强调对七大类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加强管理,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使用社区产品。可见,其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清醒认识与高度重视,而这恰恰是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还要看到的是,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所有互联网平台的共同责任,所有平台必须同向而行,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的主体责任。任何一家平台掉链子,放任不良内容野蛮生长,都将可能形成未成年人保护洼地。

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责任,须从长远来看,短视必定得不偿失,在全社会都在强调未成年人保护的背景下,无视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动摇的必是平台长远发展的根基。只有真正把未成年人的权益放在心头,以呵护自己孩子的姿态去呵护全网未成年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平台发展才能走得更稳健、更长远。(吴铮)

来源: 光明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