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41:31

昨天是国庆节,下午得空去电影院看《攀登者》。在观影过程中,我流了两次泪,一次是因为李国梁的牺牲,一次是因为徐缨的牺牲。当然,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悬念的电影:攀登过程中一定会有牺牲,一定会有生与义的抉择,最后一定会攀登成功。

电影大概播放到2/3的时候,听见旁边的观众小声说了一句:为什么不等第二年再去?为什么非要攀登,直接用直升机降到峰顶不行吗?

我相信这样的想法,肯定不止一个观众有,就像我小时候看《西游记》,我就问过同样的问题:孙悟空不是有筋斗云吗?为什么还要跋涉万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呢?

这个问题在观影过程中,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直到电影结束,看到了故事的原型,追溯到那段历史,我想我大概找到了答案。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1)

一.为国:特殊时期,捍卫国家荣誉

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国家登山队勇攀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在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个人在队长牺牲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终于成功登顶。然而为了救曲松林,方五洲舍弃了摄影机,导致攀登珠峰没有留下影像证据,遭到了国际的质疑。15年后,方五洲带队的9个人再次成功登顶,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上,并且成功测绘了珠峰高度。

为什么在1960年的时候要登珠穆朗玛峰呢?因为当时中国正在和尼泊尔谈判关于边界的问题。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不同意,甚至嘲讽到:贵国都没有攀登成功过,凭什么要分一半呢?

所以,攀登珠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非常重要了。和勇于挑战个人极限,突破自我不同,这次的攀登带着国家的光荣使命:证明中国的实力,要求在国际的话语权,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可以做得到。

在电影的改编中,则淡化了历史背景的介绍,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缺憾,这也弱化了这些攀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有些观众会有这种感受:有必要这么着急吗?为什么等到好时机再攀登?

影片中,有很多令人感到震撼的情节,比如说,就是曲松林在最后登顶时,脱掉了登山靴,赤脚攀登,最后脚被冻伤,终身残疾。登山就是一场接力赛,从老登山队长的嘱托,到刘国梁的死前交付,徐缨的牺牲,都是在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前锋队员历经艰难险阻,后方后勤部队和气象部门支援同样令人感动。

电影中,在方五洲三人第一次登顶后,因为摄像设备的丢失,导致缺乏必要的视频证据,国际上并不认可中国这次登山的成绩。后来登山队解散,方五洲被下放到锅炉房工作。其实这也反应了当时的历史真实状况,中国登山队此前并没有专业的登山运动员,而是从各个行业筛选后进行培训。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苏联撤走了专业设备,珠峰北坡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攀登过程中不断的牺牲,困难重重,尽管如此,攀登者从未退缩。

1961年,《中尼边境条约》正式签署,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解决。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2)

二.为情:翻山越岭,只为成就彼此

在影片中,方五洲作为主要人物,三次攀登珠峰:第一次是1960年,登峰之后由于没有留下视频证据,登山成绩不被国际认可,登山队解散,自己被下放到锅炉厂。自己也错失了对徐缨表白的机会,徐缨带着峰顶的化石前往苏联留学,专攻气象学。第二次1975年,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徐缨作为气象局主任,带领队伍提供气象学支援,和方五洲相遇。在紧急撤离的时候,方五洲为了救徐缨,胳膊受伤,不能带队。第三次是在李国梁牺牲后,方五洲在暴风学天气,抢在短暂的窗口期登顶,而徐缨为了提供气象数据而患上肺水肿,死去了。

在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里,花太多笔墨在儿女情长上,是否有些不妥?甚至说,徐缨为了爱人带着小组队员来到北坳,亦有不顾全队生命安全之嫌。

然而,我认为这样恰恰丰满了方五洲的人物形象。当国家大义和儿女私情统一在一起的时候,才令方五洲有了超越死想要生的信念。

第一次攀登珠峰,方五洲非常疲惫,但是他一闭眼想的都是徐缨,因为他还有表白的话要说。为了国家,攀登珠峰,为了徐缨,要保全归来。

攀登珠峰后,因为成绩不被认可,方五洲自己心里过不去这道坎,横亘在心里的话始终没说。正如他在笔记本里写的那段话,我认为方五洲是在用攀登珠峰作为献礼,来表白徐缨,然而,礼物却出现了重大的缺憾。不被全世界认可的攀登,不值得用来表白。

最后,徐缨为方五洲争取到了窗口期攀登的机会,并且提供气象数据。她说:我们之间的那座山消失了。徐缨为了方五洲和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织补了方五洲生命中的缺憾。虽然生死相别,但两人都得到了生命的圆满。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3)

在电影中一共有三次交接,老队长对方五洲的交接,曲松林对李国梁的交接,登山队对方五洲的交接。当老队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嘱托到:我们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

当刘国梁隔断了自己的绳子,递出去相机,要求队员继续攀登

当胡歌饰演的杨光将睡袋让给了队医保暖自己冻伤了双腿。

当徐缨口吐鲜血,倒在了北坳营地。

在影片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责怪了方五洲15年,并且在组建登山队后表现的急功近利,然而当李国梁牺牲之后,他对方五洲哭到:我错了。每一个牺牲者都变成了攀登之歌的音符,让整首歌变得沉重而悲壮。

攀登珠峰变成了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因为在这件事上,有了生命的重量。

最后方五洲带着队伍到达峰顶,他通过无线电报告到“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报告祖国,现在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成功登顶。”这九个人,完成了祖国的重任,同时也完成了牺牲者的遗愿。尽管李国梁他们死了,但是他们也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任务。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4)

三.为人:不断超越,追寻生命真谛

其实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些台词值得人寻味:

方五洲被下放之后,偶尔到学校兼任教师。有学生问方五洲,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方五洲说:“几亿人只想着吃饭这点问题,那我们这个民族又有什么希望呢?”

李国梁对黑牡丹说:“山就在那里。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5)

上天下地,很多事情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待,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吃穿用度,不能带来金钱名利。那些攀登过珠峰的人,最终还得要回到平凡的生活中去。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做这些看似没有意义的事呢?那是因为,在生存之外,还有更加值得人类追求的东西,那便是影片中方五洲回答学生的“未来”。

攀登珠峰最直接的意义,之于国家,是中尼谈判时展示中国实力,增加国际话语权。放眼整个人类,则是人类不断探索,拓展有限时间空间的一次尝试罢了。

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在广阔的时空面前,人类显得太过于渺小,生命短暂,如天地间的浮游一般。

在《山海经》中讲述了一个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与日逐走,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我们从不会认为夸父是一个无聊找事的人,而是一个英雄形象。因为在夸父身上,我们看到了整个人类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突破超越自我,拓展生命疆域的壮志。而恰恰是这种探索精神和自我超越精神,才能让人类不断的向前发展。

中国明朝有个官员叫万户,他自己造了一个火箭,在椅子上绑了47枚烟花,牵着风筝,想要去天上看看,结果摔得粉身碎骨。用现在的眼光来评价,可能有点可笑,但是却也可敬。虽然结果失败了,但是他走出了探索的第一步。这种探索精神,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中,所以后来才会有神州飞船探索外太空,蛟龙号潜水器探进深海,还有"天眼之父"南仁东带领团队建造的射电望远镜正在凝望太空,默默守候。

攀登者,是先行者,先行者之后,是整个人类向前迈进的脚步。山,就在那里,不言不语。但是人类却要不断的进步,高山只是一个台阶,登上台阶之后,我们还得继续攀登,探索宇宙。

这也是《攀登者》,令我为祖国强盛心潮澎湃外,给我更深远的触动。

攀登者杨光为什么要割破睡袋,攀登者杨光父亲什么病(6)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