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安装位置不对怎么移到别处,etc安装位置不对会不能用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4:59:26

苏敏的汽车后备箱放置着出行物资

去哪里不重要,离开才重要。让她离开家的真正原因,是家本身。她的婚姻像一潭死水。夫妻几乎不交流,就是搭伙过日子。她洗衣,做饭,承担家务,每天就像电影《土拨鼠之日》,重复,乏味,困在一个地方无法前进。很多年前,他们就分床睡了。女儿外地上学时,俩人一人一间房,女儿搬回来,夫妻就买了上下铺。女儿婚后搬走,他们继续分房睡。女儿生了孩子,老俩口过去帮忙,又回到上下铺。「我俩合不来就是合不来。」不用遮掩,她的亲戚朋友们都知道,苏敏说,「到你家一看上下铺,还用讲?不用讲。」

还是那句话,不要老想着坏的一面。「虽然历经很多不愉快吧,但是最后促成我走上这样一条路,也是他的一个激励。毕竟都是有利有弊的,有反有正的。不要去抱怨。」苏敏对我说。

从一开始,她的计划就是公开的。丈夫不以为意,时不时打压下她,「你出去不了几天就得回来。」女儿女婿表示支持,帐篷就是女婿安装在车顶的,他还阻止岳父拔走车上的ETC卡。女儿买了一大盒化妆品供她路上用。

启程

2020年9月24日,是她选定离开的日子。所有人都有心理准备。丈夫很早起来就打乒乓球去了,那是他的挚爱。女婿去上班了,顺便送两个孩子去幼儿园,她给他做了早餐。只剩女儿送她。

「啥都没想,我就想着赶紧走。」苏敏回忆出发一刻的心态。没有忐忑,没有不安,在她的描述里,没有任何复杂的情绪,只有「兴奋」。

她身上带着一万多块钱,只有一个大致的目标,去成都找老同学玩,这也是女儿的建议,先从熟悉的地方开始。从郑州出发,沿着国道310,走到哪儿是哪儿,开了不到两百公里,天色还早,她决定停在小浪底景区。毕竟第一次独立搭帐篷,她害怕弄不好,预留了大把时间。晚饭是一锅番茄鸡蛋面。按照网上攻略所说,景区门口肯定能遇到其他自驾游的人,果然,她看到了三辆停靠的房车,是几个四川人,往山东而去。晚上,房车旅行者请她过去喝酒,她没喝,和他们聊了聊天。

etc安装位置不对怎么移到别处,etc安装位置不对会不能用吗(5)

出发当天,苏敏录制视频 图源网络

第二天早上,她买了糊辣汤就油条吃,由于不熟练,她花了一个小时才收好帐篷。她即将出发,旁边房车上的人才起来。「开房车的都起来得很晚。」她总结。

她没有进去景区游玩,只在外面拍了照。这奠定她旅途的基调,不花门票。她尽量走免费的国道,这样也能随时停下看风景。她开到三门峡,在市区一个公园的免费停车场停下来。接下来的两晚都住在这里。到夜里,下起了雨,整片场地只有她一辆车。

关于那个孤独雨夜的感受,后来有了两种版本。她女儿杜晓阳对我讲述的版本是,半夜里,苏敏听到梯子响动,感到恐惧,害怕有坏人爬梯子。她睡不着了,起来坐了一个多小时,慢慢聚积勇气,才把帐篷打开,发现原来是梯子的卡扣松了。怕女儿担心,她过了一段时间才告诉女儿这段经历。「她是真的害怕有人爬上来。」杜晓阳说。

但在苏敏的版本里,恐惧是从来不存在的东西。从第一天就没有,整个过程都没有,「我真的不害怕,我胆子太大」。她说别人爬她帐篷图啥呢,「你一没钱,二没财,三没色,谁管你。」万一遇上精神病呢?「哪那么寸,哪那么巧啊。」她甚至对我说,真有个黑影过来就好了,「拍个视频,还弄个悬念,多少人看!」

她继续前行,到了西安。在那儿停了几天,每天背着包坐地铁去回民街逛逛,吃特色面食。其中有两天她哪儿也不去,躺在帐篷里休息,洗洗衣服做做饭,和其他旅行者聊聊天。国庆节到了,高速公路免费,直接上路奔成都而去。接下来的20来天,她住在同学空出的一套房子,还抽空去了趟重庆找另外几个同学玩。

在成都,她去参观一个房车展——不是奔着买车去的,她没有那么多钱,就是想拍一点介绍房车的素材,放到她的自媒体上——她认识了一个户外组织,他们正好要搞一场房车云南行。于是在旅程的第35天,她加入了,全团30多辆房车,就她一辆小车。

故事就是这样发展的,最初她只是想看望同学,然后她加入了一个房车旅行队伍,在这过程里,她学习找露营地、找路,户外经验越来越丰富。她坐在车门上收帐篷,十几分钟就利索搞定。

依照她的说法,她从未感到过寂寞。房车上的人几乎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她毫无羡慕,「那是人家的命,跟我有啥关系」。总有人围着她问这问那,对她睡车顶帐篷感到好奇,其中也会冒出一些刺耳问题,她无所谓,「随便看,这是人家的权利,你不想让人家看,你躲在家里。」对于外界某些人用「出逃」「抛夫弃女」来形容她,她表示,「我就是我,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在乎所有的东西。」

她曾确诊抑郁症,需要每天服用希泰乐与解郁丸,但是到了云南后,她把药停了,她感到不再需要。她在家经常失眠,但出来这一路,她说自己休息得很好。

在这段苏敏对我(以及对大多数媒体)讲述的故事里,她是个异常强大的女人。但这段故事有一个问题:人只是行动者,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缺少负面情绪。动机、态度、愿景这些东西并非没有,却是单一的。她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似乎并未展开。

etc安装位置不对怎么移到别处,etc安装位置不对会不能用吗(6)

图源视觉中国

引爆点

我原本不会知道苏敏,你也不会。在成都停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让她有了进入公众视野的机会。

苏敏很早就玩自媒体了。当她还在家时,她就拍过很多教人做辣椒酱、烹饪的视频。杜晓阳对此印象深刻,母亲曾问过她怎么剪辑,她忙着带孩子,没当回事。好像突然之间,母亲就掌握了那些技术,女儿非常惊讶。原来她购买课程自学,给视频配上了字幕与声音。

拍视频除了自娱自乐,苏敏还有一个念头,挣点钱。她看到百家号上有人靠发视频每月能赚上万。这也是促使她上路的原因之一。她知道,路上有丰富的素材。在家时,她拍过几十个视频,才积累了十几个粉丝。她叮嘱女儿女婿也点上关注,以增加粉丝数。出发后,她每天拍一个视频,能赚个把块钱。这些视频都迅速淹没在网络海洋里。

反而是早先拍的一段,在10月中旬被人搬上了抖音,突然就全网传播起来。视频是苏敏买帐篷之前拍的,网友问她为什么要自驾游,她便录了一段解释。那段不到4分钟的视频,根本不在她原本规划的系列中。面对镜头,她主要抱怨丈夫的抠门、经济AA制,没有提上下铺,没有提抑郁症——她只是简单地说「我都有点抑郁了」。她没有化妆,没有笑容,肤色蜡黄,手自然地搭在方向盘上。她刻意避开丈夫,坐在车里录,因为他总嘲讽她做自媒体,「一天又挣了几万?」她讨厌被他这样说。这是一个错位,后来很多人都以为视频拍摄于途中。

很多人发消息给杜晓阳,「*火了」。这是一个普通人罕见的际遇。她觉得母亲应该尽快注册抖音,但苏敏表示只想做百家号,于是当晚她就帮母亲注册了抖音,后来又注册了微博、豆瓣、快手、小红书、西瓜视频。女儿把社交账号的名字统一为「50岁阿姨自驾游」(50是泛指,而非她真实年龄),苏敏对改掉原来的名「苏心想的旅行生活」一度不乐意。

媒体迅速跟进。首先报道苏敏的是搜狐「极昼工作室」。那篇报道中,苏敏详细谈论了她想逃离的原生家庭与无爱的婚姻,她从未对母亲说出口的话,还有 30岁之后,和丈夫基本上没有再同居过。她还挨过丈夫的打,「一拳头把她怼一边去」。

那是苏敏最为开放的一次采访。往后,更多的媒体来了,采访一轮接着一轮。视频团队往往会开一辆车跟着,把她的行李腾到后面车子上,让记者和摄影师坐进她的车。一个出版社派出一位作者,从云南加入,跟了她一个月。

冰山下的部分在浮现。随着媒体挖掘,她的故事变得深邃起来。作为她自媒体里的形象的补充甚至颠覆,人们看到她以往恐惧、孤独、卑微、低声下气的时刻。

某种意义上,媒体重塑了她的行程,带来影响力和注视。一次偶然的病毒式视频传播,变成一场源源不断的发酵。白色Polo的副驾上总坐着提问者。而在此之前,她的「乘客」只有一个猴子公仔,那是外孙的玩具。她以两三天一次的频率做直播,还时不时中断旅程,飞到其他城市参加活动、拍广告、录节目。她的粉丝迅速增加着,在路上不断被人认出来。对外输出内容,变成她旅行的重要组成。

我与苏敏女婿刘伟伟交流时,他几次把话题拉到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上,苏敏要与旅居康养产业产生关联。「我畅想她能够找到投资人,或者是品牌植入也行,打造成苏阿姨旅居康养中心。你要有连锁效应,把这些人吸引来,并且能够安全......」但苏敏本人似乎对这个计划并无兴趣。

与媒体沟通时,刘伟伟把拍摄素材交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在路上照顾苏敏的食宿。另一些请求则似乎过界了,比如让跟车者负担油费;女儿带着孙子来探望苏敏,刘伟伟向拍摄团队提出想住别墅——他被客气地拒绝了。

苏敏会展现社交媒体之外的另一面。有一次,摄制组架好了灯在等,她脾气上来,招呼没打就一溜烟跑了。她抱怨提供的餐食不够好。她还向甲方投诉,「也没给孩子准备点零食什么的」。

像很多有了人气的up主一样,苏敏开始带货了,视频也有了广告植入。她的后座越挤越满,很多是商家寄来的样品。广告费用不高,一般一条几千块,有个帐篷广告才1500块。而直播打赏一场也就三四十块,因为她的受众以大妈为主。

我担心这可能会给粉丝造成不佳观感。她叹了口气,「有很多人说,阿姨我不喜欢你了,你商业化了。那我就必须穷游,你才能喜欢我吗?我也要生活。」

没有钱确实寸步难行。2020年11月,为期20余天的云南房车团结束时,油费花多了,现金只剩下七八百。她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停车场待了十几天,偶尔泡个温泉,晚上逛逛夜市。后来,夜市干脆也不逛了,「看了以后你又不去买的那种感觉不好」。女儿说要给她寄点钱,她说她还有。等下个月退休金到账了,她才继续上路。

她确有务实的一面。那次住别墅的要求没有实现,拍摄团队还是提供了高档酒店的套房。免费到期后,他们就搬出来,住到另一个便宜的酒店里。

有些时刻,如果你想和苏敏谈论一些浪漫化的想象,她会把你拉到地面。作为援藏家庭的女儿,她在昌都出生、成长,直到17岁才举家回到河南。我问她向往西藏什么,她提到了民风和空气,然后马上把话题转向了待遇,「苦是苦,但是它稳定啊。工资还是可以的,有边疆补助,我同学他们退休最少的也都六千多,事业部门的退休都一万多。」

回到内地时,她分配去化肥厂工作。没几年厂子就*了,她20多岁就下岗了。「我如果是在西藏不回来,可能我的生活不是这样。」

etc安装位置不对怎么移到别处,etc安装位置不对会不能用吗(7)

年轻时的苏敏

冲突

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出现了。丈夫是她不想看见的脸,家是她想逃离的地方,出来就是为了把那一切不愉快忘掉,现在无数个人千方百计想拖拽她的记忆回到那个现场。在直播间里,她很少谈论丈夫。「一般别人问的话,我就当没看见」。

但媒体面对面地问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她找到了一种方法。「我就只当是讲故事,这样我就不会很伤心。因为我是在讲故事,好像这个事不是我的,我就这样去麻痹我自己。」过滤掉多余的情绪、想法、感受,人只是行动者,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

她的说辞有时看似互相矛盾。有时她说,「我希望一个人去呆着,我不希望被很多人去包围着那种感觉。」有时她又需要被包围,「我就差一点,写『50岁阿姨自驾游』贴到车门上,那个宣传力度更大。我害怕别人不看。」如果你能理解语境,你就能理解这些话。

苏敏不介意以粗线条的方式和外界分享她的部分故事,就像在最初那个视频里一样,叙事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框架:冷漠丈夫、沉重母职。她负责打开内心的门,打开的角度,以及决定何时关闭。但采访不是这样进行的。她会把来访者跳出既定轨道的探索,当成是冒犯。于是你会看到苏敏的分裂,一个苏敏在讲述她的过往,另一个苏敏在拼命抵御。

很多记者感受到过她的抵触。在「5楼编辑室」拍摄的纪录片中,这种冲突被直观呈现了。她的怒火会突如其来。话头聊到她丈夫,没有什么刺激性内容,镜头一转,她就黑脸了,「这两天我感觉提他太多了,我们现在不要提他了,我心情有点激动你有没有发觉这两天。」当她陷入不良情绪的时候,开车的风格都不一样了。编导吴明敏注意到,前面有卡车,她猛打方向盘。

最为激烈的一次反应,是吴明敏提到出发前苏敏把女婿的鞋都洗了一遍,是否觉得不这样做就不安心时,她回答,「我感觉就是为我女儿,我要不做这些,我女儿就会忙,其他的没啥。」交流进行到这里还是正常,但突然之间,她身体的一个开关好像被触动了:「真是我做任何事情从来没有想过这个是为什么......」

「我真的没有任何想法......你一问我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思想的时候我就特别激动。我不想听,我真的没有想法......」她越说越愤怒。片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她17次提到这个词。想法。

etc安装位置不对怎么移到别处,etc安装位置不对会不能用吗(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