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当的换药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不当的换药可能造成感染、创口不愈合等严重后果。换药有着一整套严格规范操作,也是预防术后手术切口感染不可忽略的环节。今天早读将全面解析换药,值得学习借鉴!
换药概述
1、换药概念
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的一项重要外科操作。
2、换药目的
1)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2)保持创面清洁,清除异物,通畅引流;
3)减少毒性吸收及刺激;
4)湿敷促进伤口愈合;
5)包扎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总的目的: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
3、换药指征
1)观察检查伤口后;
2)拆线,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
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或被外来物污染;
4)特殊伤口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裂开。
4、适应症
1)伤口拆线;
2)松动或拔除引流物;
3)伤口有出血或积血、渗液、脓液需要止血或清除者;
4)敷料松脱或被污染;
5)打开敷料观察伤口后。
换药前准备
1、充分了解伤口
1)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
2)伤腔内填塞纱布的数量;
3)引流物有无,是否拔除或更换;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
4)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
准备好换药材料。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应详细了解充分准备。
2、无菌准备
1)换药时必须戴好帽子口罩,换药前后要洗净双手,防止交叉感染;
2)换药应按一定顺序:先换无菌伤口或拆线伤口,后换感染伤口;先换感染轻的伤口,后换感染重或有脓腔的伤口;先换一般感染伤口,后换特殊感染伤口;
3)对有高度传染性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及绿脓杆菌感染等)的伤口换药时,应严格遵守隔离要求,医务人员应穿隔离衣,使用后的换药用具应分别给予处理,换下的敷料应予以焚毁,换药后,医务人员必须认真的消毒手部;
4)接触伤口的一切物品均应先经过灭菌处理;换下的敷料和用过的物品必须放到指定地点,不得乱扔;
5)换药时准备两把镊子,一把夹持换药碗内无菌物品,另一把夹持接触伤口的敷料,两者不可混乱,亦不可相互接触。
对于伤口严重感染患者,补充三条原则:
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死腔形成;
2)注意补充体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及时处理原发病,特别要留意机体有无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3、操作者、患者准备
1)操作者准备
①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
②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病人准备
①首先向病人说明换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②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
③尽力尊重病人隐私权。
3)换药盘及无菌敷料包准备
将无菌敷料及包平方于清洁换药盘(碗)上。包内放镊子两把,按需放适量消毒干脱脂纱布、盐水/酒精棉球应分开放置于消毒盘内,避免互相渗透。另一消毒盘(碗)准备盛放已用过的敷料。
4)换药频率
原则上敷料湿透即应换药。
①无菌伤口:首次第二日换药,若无异常征象,3天/次,可直到拆线;
②植皮术后:初次2-3天时,然后2-3天/次;
③感染伤口,每天换药至少一次。感染重、渗出多者每日可酌情增加次数。甚至4-5次。
常用药物选择
1、酒精
是最常用到的皮肤消毒剂,常用75%的酒精。
1)消毒原理:能够吸收细菌蛋白水分,使其脱水变性凝固;
2)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一般选用碘伏。
2、碘酒/碘伏
碘酒 | 碘伏 | |
优点 | 消毒作用强。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 对粘膜刺激性小,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不需要脱碘。应用于皮肤粘膜、小儿的换药等。 |
缺点 | 出血的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不宜应用;过敏反应多,有腐蚀作用,需要脱碘(3次)。 | 对油腻的创口或则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