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现原来在跟儿子在县城一块居住,住的是单元楼。他每天鼓捣木工活儿,做微型赵州桥,拆了装、装好拆,敲敲打打,修修改改,难免要闹出动静。他害怕影响邻居们正常休息,就和老伴儿,搬回了西杨村老家。
我们来到这座农家院时,看到,原来的北屋已经换上了铝合金门窗,西厢房由于常年失修,有的窗扇已经掉了,现在只能当库房用,盛木材和工具。
老张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遮阳棚,平时就在棚子底下做“赵州桥”。他的工作台上摆放着正在制作的赵州桥,这个是按1:25的比例下料的。整个桥大致已经完成百分之八十,剩下的活儿,就是铺桥面,安装栏杆了。
张金现原是位摩托车修理工,并没有系统地学过木工。不过,他的父亲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好木匠,西杨村干木匠这一行的,有一多半是他父亲的徒弟。张金现回忆说,过去父亲在村里打家具、给生产队打马车、打水车,木匠活儿特别全。他打的马车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也不会散。老张虽然虽然没跟老爷子学过,但从小给老人打下手,耳濡目染也了解些木匠的原理和手法。他笑着说,自己喜欢干木匠活儿,是传承了老父亲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