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截面钢筋代换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5:48:20

2.施工图中注明的钢筋尺寸是钢筋的外轮廓尺寸(即从钢筋的外皮到外皮量得的尺寸),称为钢筋的外包尺寸,在钢筋制备安装后,也是按外包尺寸验收。

3.钢筋在制备前是按直线下料,如果下料长度按外包尺寸总和进行计算,则加工后钢筋的尺寸必然大于设计要求的外包尺寸,这是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外皮伸长,内皮缩短而中心轴线长度不变。因此,只有按中心线长度来下料制备,才能使钢筋外包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注意:

在配料表中需标出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下料长度指的是下料时钢筋需要的实际长度,这与图纸上标注的长度并不完全一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以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不变这个假设条件为前提进行的。也就是说,钢筋弯折后中心线长度不变,而外边缘变长,内边缘缩短。因此,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相应钢筋的中心线长。

实际工程计算中,影响下料长度计算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折后发生的变形;图纸上钢筋尺寸标注方法的多样化;弯折钢筋的直径、级别、形状、弯心半径的大小以及端部弯钩的形状等,我们在进行下料长度计算时,对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

钢筋的配料顺序:

从整体上看钢筋的配料应按照先使用、先配料,先重要、后次要,自下而上的配料顺序进行。如:基础→柱→主梁→次梁→板→二层柱→主梁→次梁→板→……

对于具体构件来说:

板:板中受力筋→支座负弯矩→分布筋;

梁:受拉区受力筋→受压区受力筋→架立筋、构造筋→支座负弯筋→箍筋;

基础、柱:基础底板筋→预埋插铁→柱受力筋→柱箍筋→柱预埋铁件。

(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前面已经说过,钢筋的下料长度就是指在直线状态下截断钢筋时的长度,它的计算与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形状、钢筋直径及钢筋的搭接长度有关。

1. 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保护层是指从混凝土外表面至钢筋外表面的距离,主要起保护钢筋免受大气锈蚀的作用,不同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也不同。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等截面钢筋代换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9)

2.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和端部弯钩增加值

量度差值——钢筋弯曲后的外包尺寸和中心线之间的差值。量度差值的大小与钢筋直径、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等因素有关。

前面已经提过,钢筋弯折后,其中心线长度并没有变化,而图纸上标注的大多是钢筋弯曲成形的外包尺寸,而外包尺寸明显大于钢筋的中心线长度,如果按照外包尺寸下料、弯折,就会造成钢筋的浪费,而且也给施工带来不便(由于尺寸偏大,致使保护层厚度不够,甚至不能放进模板)。

为了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钢筋末端一般需加工成弯钩形式。

I 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弯钩,其圆弧段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 的2.5 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当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时,其弯曲直径D 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3.5 倍,如下图 (b)所示;

II、III 级钢筋(变形钢筋)一般可以不作弯钩,如设计需要时末端只作90°或135°弯折,II 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 的4 倍,III 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平直部分长度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如下图(c)所示。

等截面钢筋代换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10)

等截面钢筋代换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11)

等截面钢筋代换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