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句老话,如果一个人说话直来直去,称呼这个人为直肠子,直肠子的人容易口无遮拦,得罪人。放到医学上来说,直肠子是真的吗?人的肠道真的是直的吗?食物从口腔进入,最后从肛门排出来,看起来是直的呀,从上到下排出来。
然而,这是不对的,我们的肠管并不是完全笔直的,特别是小肠,是弯弯曲曲的,从口腔到肛门,食物并不是走的直线,而是弯弯曲曲的走了很多“弯路”,我们的胃肠道加起来大概有9米,是人类身高的4至5倍。很显然,食物在肚子里面走了很多弯路,增加了食物与肠道接触的时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下面我们具体的来看看,食物在消化系统是怎么走形的。(1)食管和胃
首先,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很快从口腔进入到食管,食管是直的,食物会很快从食管进入到胃里面。
胃是初步消化食物的场所,食物在胃里面需要待4至6个小时,水、粥、鸡蛋羹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胃里面待的时间多,而那些难以消化,硬的食物,在胃里面需要待更长的时间。胃会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通过胃不断的运动,再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大块的食物被研磨和消化成为食糜。这时候,胃的幽门会打开,食物从胃里面进入十二指肠,然后是空肠和回肠。
(2)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部分位于腹部的正中,小肠大概有4到6米这么长,但是小肠并不是直的,而是像一团电线一样,团在一起的。而且,小肠并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不懂的,而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可以随着你的体位发生变化,你往左边侧着躺,小肠就会跑到左边去,你站起来,小肠就会往低处去。小肠的运动像蠕虫一样,一节一节的蠕动。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场所,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可以进一步分解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等;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里面,人在进食之后,会刺激胆囊分泌胆汁,胆汁也进入到小肠,胆汁可以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小肠的粘膜有突起的绒毛结构,这些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被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肝脏,进行进一步的代谢。总的来说,食物在小肠中的走向是这样的,从左上腹走向右下腹。
(3)大肠
营养物质被吸收的差不多之后,就会从小肠进入到大肠,大肠的起始部位位于右下腹。大肠的功能为吸收水分和少量的电解质。剩下的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细菌、脱落的肠粘膜细胞等物质,慢慢形成成形的大便。大肠位于腹部的四周,按照食物的走形顺序,大肠可以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走向如下图所示,食物从升结肠进入横结肠,是往上走的,然后从右往左,通过横结肠,然后往下走进入降结肠和乙状结肠,最后通过直肠肛门排出体外。你会发现,食物在大肠的走形是非常奇怪的,居然先往上走,然后往左走,最后又往下走,简直是“太随意了”。
大肠是形成大便的场所,如果你是便秘的患者,一般是大肠出问题了,大致可以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说明你的大肠运动很慢,别人一天就到达肛门了,而你需要好几天,导致你经常没有便意,好几天才有一次大便;而出口梗阻型便秘,指的是大便从直肠排出困难,表现为大便费劲,排便困难。混合型的患者,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特点。如果是便秘的患者,按照大肠的走形方向,可以顺时针揉肚子,对便秘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直肠子不是真的,为了增加食物与肠道的接触面积,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我们的肠道是弯弯曲曲的,食物在肠管里面也不是自上而下流动的,而是非常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