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是个满族的护军。
在他1岁多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其父不幸阵亡在这场战乱中,自此,家庭支柱倒下,其母只能靠给人洗衣裳做活计来维持全家的生计。因为家庭贫穷,老舍经常吃不饱饭,为此身体长得瘦瘦弱弱的。上学,那就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侈之事。
直到老舍9岁时,一个叫刘大叔的有钱人,资助了老舍上小学。
可以说,也正是如此,老舍才得以靠读书走上了文坛,改写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老舍虽然家境贫穷,但是却不能阻碍他对知识的追求。后来,因为学习成绩出众,老舍考上了不收学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上师范学校之后,老舍更是奋发图强,常常读书到深夜,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对于这个勤劳上进的学生,校长很是喜欢,经常喊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开放自己的藏书给老舍阅读。
在那个物资贫瘠的年代,老舍很感激老师给的机会,更是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书籍。
几年过去后,他从师范学校毕业,被校长保举,直接当上了小学的校长,那年,他才年仅19岁。
如此年纪,就能当上校长,这放在今天也算是罕见之事,这也足于看出其才华之出类拔萃,碾压众人。
也正是如此,25岁那年,他被邀请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教师,教外国人学中文。而出国教书,洋人不知道有没有学到知识,反正老舍在国外确实读了不少的西方英文著作。
当时,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想要通透地阅读西方原著几乎不可能,老舍只能请教身边的当地人。
老舍几乎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在国外教书,工资并不高的他,为了赡养母亲,每个月除了需要将一部分工资寄回国内,其余的大部分薪资都用来买了书。为此,以至于因为没钱吃饭,而常常饿肚子。
4年后,直到他回国,也依旧不忘了将自己的几大箱书籍带回国。
作家老舍和家人
02 老舍与胡絜青和赵清阁的相识1931年夏,老舍和一位名叫胡絜青的女子结为夫妇。
胡絜青,北京满族正红旗人,1905年生,比老舍小6岁。因为出身还不错,胡絜青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从小酷爱书法绘画艺术,且得以有幸上学念书,在绘画艺术上有不小的成就。
1930年,25岁的胡絜青受邀到北京的西城烟筒胡同拜访白涤洲先生,而当时也恰好是老舍从国外教书回国,住在白涤洲家,于是两人冥冥之中就这样相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