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王善大集在哪里,莱芜和庄大集大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08:31:49

五、离开大寨子

从1963年12月进大寨子村到第二年6月底离开,我们在这里住了七个月。这中间,工作组员有陆续回城的,也有陆续进住的,组员换了不少人,唯独我坚持到最后。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与农民打成一片了。在这几个月里与他们下地劳动过、看过社员记工分的情况,和社员、村干部交朋友……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财富。我上面讲的故事仅是我经历过的一部分,但它足以说明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在社会发展中艰难的进程。

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在于生活过的历程,而是要记住它。

六、回访大寨子

2005年,我回禹城省亲。我的一个学生任大寨子村所在乡的公安派出所长,有天上午,他开车带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大寨子村。村支书是当年我们选拔的支书的儿子。我们住村时,他还是几岁的娃娃。后来,他父亲去东北探亲在返回的路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孙子已从省警校毕业工作在公安一线上。

到了村里,眼前一片新气象:街道整洁,新房屋一排排盖起,当年的年轻朋友虽已至老年,但穿着打扮时尚了。

我到支书家刚一坐下,听见信儿的乡亲们陆续进来,热情的不得了,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临近中午,大伙留我吃饭。因为中午我还要赶回城里,只好告别众乡亲,众人一直把我送到村口才依依惜别。

之后,再也没机会去过这个村。

别了,我曾经生活过的大寨子,你给我留下了深深地记忆,祝那里的父老乡亲在新时代幸福美满。

再见。

蒋同,2O22年9月于泉城


作者简介

莱芜王善大集在哪里,莱芜和庄大集大全(9)

蒋同,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山东威海人,自幼与父母生活在青岛,1957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学系,1961年9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入党,历任山东省禹城县(今禹城市)人民法院助审员,刑事审判庭庭长,法院副院长。1984年调山东公安专科学校任教,历任预审系主任、公安管理系主任,教授。《公安学概论》主编,《公安主客体通论》主编,《预审案例评析》主编。2000年3月退休后曾在青岛报刊上发表过数篇文学作品。

作者注:

此文在写作过程中,邵相东同志(禹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提出宝贵建议。致谢。

编者注:

本文中的大寨子村,是本平台编发时的化名,文中故事,均是作者亲历、真实回忆。另:文中除作者照片外,其余图片均为网络配图。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