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概括文章大意,将相和主要内容概括10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1:03:05

(二)若首尾句中“是”(肯定)“非”(否定)并存,则须正面概述,舍“非”取“是”。

例8、归纳〔乙〕部分的中心(不能超过16字)    (1997年上海高考试题)

〔乙〕我们要求诗人要掌握自然科学知识,并不是要他们赤裸裸的将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表现在作品中,而是要他们将科学知识融化在诗歌的意境里。这里不妨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为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将相和概括文章大意,将相和主要内容概括10字(9)

此诗抓住冬去春来给生物带来的变化,表现早春时节盎然的生机、动人的情趣,其中还包含着启人深思的哲理。诗人这样写,是完全有科学根据的。在动物世界里,和鹅一样,鸭靠身上长满的浓厚丰密而又润滑多油的羽毛,以及皮下积蓄的一层厚厚实实的脂肪耐寒。一旦春回大地,河水解冻,好动喜水的鸭子便连忙跳入春江中游泳寻食。因此,水温回升,哪怕是稍稍的增暖,鸭子总比别的动物“先知道”。诗中把科学常识融于鸭子恣意戏水的情景之中,就显得极其自然、妥帖。

本语段的语义中心在首句,而此句是由“不是(非)……而是(是)……”的复句组成,显然,确定语义重心之思路为“取是舍非”。故答案可浓缩为:自然科学知识要融化在作品的意境之中。

(三)格外关注“标志性词”和“高频率词”。

“标志性词”,是指有些议论文(段)的结尾常常由“因此”、“所以”、“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等词语“导出”,明乎此,概括大意往往既快又准。

“高频率词”,是指在文(段)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词。这些词不仅现身首尾中,且在文

中也“频频露脸”,抓住这些词,往往就等于抓住了文段大意的“关键”。如例5中,“京剧”一词先后“现身”六次,这就显示了它身份的“非凡”:论点与“京剧”有关。

至于怎样用最简洁的语词组合、浓缩大意,非三言两语能说清,在此不赘。

原创(本文首发于《试题与研究》2006年第6期)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