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级混合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交互分配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8 11:26:04

一、群体给药法

(一)混饮给药

混饮给药是指将药物溶解到饮水中,让畜禽通过饮水摄入药物,适用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预防及畜群、禽群发病时的治疗,特别适用于食欲明显降低而仍能饮水的病畜禽,可分为自由混饮法、口渴集中混饮法两种给药方法。

1.自由混饮法 将药物按一定浓度加入到饮水中混匀,供自由饮用,适用于在水溶液中较稳定的药物。此法用药时,药物的吸收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其摄入药量受气候、饮水习惯的影响较大。

2.口渴集中混饮法 适于集约化饲养的鸡群。在用药前鸡群禁水一定时间(寒冷季节3~4h,炎热夏季1~2h),使鸡处于口渴状态,再喂以加有药物的饮水,药液量以鸡只在1~2h饮完为宜,饮完药液后换饮清水。对一些在水中容易破坏或失效的药物如弱毒疫苗、维生素,采用口渴集中混饮给药,可减少药物损失,保证药效;对一些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一般将一天治疗量药物加入到全天饮水量的1/5水中,供口渴鸡只1h左右饮完),可取得高于自由混饮法的血药浓度和组织药物浓度,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

混饮给药时,应注意:

(1)药物的溶解度。混饮给药应选择易溶于水且不易被破坏的药物,某些不溶于水或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的药物,则需采取加热或加助溶剂的办法以提高溶解度。一般来说,加热时药物的溶解度增加,但有些药物加热时虽然溶解度增加,而当溶液温度降低时又会析出沉淀,故加热后应尽可能在短期内用完。加热仅适用于对热稳定、安全性好的药物。某些毒性大、溶解度低的药物,不宜混饮给药,也不宜加热助溶后混饮给药。如喹乙醇对鸡毒性较大,难溶于水,加热时溶解度增加,但当稀释后混饮时,因温度下降会很快析出沉淀,此时可使一部分鸡摄入过量药物引起中毒,而另一部分鸡摄入药量不足而难以取得治疗效果。

(2)酸碱配伍禁忌。某些本身不溶或难溶于水的药物,其市售品为可溶性的酸性盐或碱性盐,混饮给药尤其是同时混饮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避免同时用药的酸碱配伍禁忌。如盐酸环丙沙星在水溶液中呈酸性,而当与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氨茶碱同时混饮时,可因溶解度改变而析出沉淀。

(3)掌握药物混饮浓度、混饮药液量。混饮浓度一般以百分浓度或每升水含药的毫克数表示,用药时应根据饮水量,严格按规定的用药浓度配制药液,以避免浓度过低无效,或浓度过高引起中毒。供畜禽饮用的药液量,以当天基本饮完为宜。夏季饮水量增多,配药浓度可适当降低,但药液量应充足,以免引起缺水;冬季饮水量一般减少,配给药量则不宜过多。

(二)混饲给药

混饲给药是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中,让动物采食时同时摄入药物,是现代集约化养猪业、养禽业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该法简便易行,既适合于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预防用药,也适合于尚有食欲的猪群、禽群的治疗用药。但对病重动物,食欲明显降低,甚至废绝时不宜使用。

混饲用药时,应注意:

(1)掌握药物的混饲拌料浓度。混饲浓度常用百分浓度、每千克多少毫克或每吨多少克表示,亦有以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的个体给药量,间接表示群体用药量。此时首先要算出整群动物的总体重,然后算出全部用药总量并拌入当天要采食的饲料中混合均匀,拌药的饲料量以当天食完为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亦可根据个体内服剂量推算出群体混饲剂量,下面以猪为例说明混饲剂量的确定与计算:

设d为个体内服剂量(mg/kg体重),W为猪1d(24h)每千克体重的摄食量,t为1d(24h)内服药物的次数,D为混饲剂量(单位饲料量中添加药物的克数或毫克数),则D=dxt/W。

由于猪的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或用途不同,其w也不同。仔猪每天(24h)的摄食量占其体重的6%~8%(平均7%),即每千克体重1d进食量约为70g;育肥猪每天的摄食量占其体重的5%,即每千克体重1d进食量约为50g;种猪(包括种公猪、种母猪)体重较大,每天进食量占其体重的2%~4%(平均3%),即每千克体重1d进食量约为30g。

如仔猪内服乙酰甲喹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10mg,每天2次,即d=5~10mg,t=2,W=70g=70x10-3kg,则该药在仔猪饲料中的添加剂量:

D=(5~10)x2/70x10-3=143~286mg/kg料。

又如育肥猪内服土霉素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25mg,每天2~3次,即已知d=10~25mg,t=2,W=50g=50x10-3kg,则土霉素在育肥猪饲料中的添加量D=(10~25)x2/50x10-3=400~1000mg/kg料。还须注意,一种药物的混饮浓度与混饲浓度多数不同,不能互相套用。对鸡来说,其饮水量一般多于消耗的饲料量,故药物拌料浓度一般高于混饮浓度,如鸡混饮环丙沙星的浓度为每升饮水25~50mg,而拌料浓度则为每千克饲料50~100mg。但用途不同时,有时混饮浓度亦可高于混饲浓度,故应根据各药物说明书规定的用途及相应的用法用量使用。

(2)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匀。这是保证整群动物摄入药量基本均等、达到安全有效用药目的的关键。尤其是对一些用量小、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如马杜霉素、喹乙醇等,一定要与饲料混合均匀,否则就会引起一部分动物摄入药量过多而中毒,而另一部分动物因吃不到足量的药物,达不到防治的应有效果。饲料混药时一般采用逐级混合法,即把全部用量的药物加入到少量的饲料中混匀,然后再拌入到所需的全部饲料中混匀。大批量饲料混药时,宜多次逐级递增混合。

(三)气雾给药

气雾给药是使用相应器械,使药物气雾化,分散成一定直径的微粒弥散到空间中,让动物通过呼吸道吸入体内,或作用于动物体表(皮肤、黏膜)的一种给药方法。体外气雾给药也适用于畜舍、禽舍周围环境及用具的消毒。这里仅介绍呼吸道吸入给药。该法特别适用于治疗犊牛和仔猪的支气管肺炎、猪喘气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鸡慢性呼吸道病及传染性鼻炎,也适用于防治鸡白痢、禽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及其并发症,尤其适合于大型养殖场使用,但需要一定的气雾设备,同时用药期间畜舍、禽舍应能密闭。

气雾用药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应选择适宜的药物。要求选择对动物呼吸道无刺激性,且能溶解于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药物,否则不宜使用。

(2)掌握气雾用药的剂量。气雾给药的剂量与其他给药途径不同,一般以每立方米空间用多少药物来表示。如硫酸新霉素对鸡的气雾用药剂量为100x10+u/㎡3,鸡只吸入1.5h。为准确掌握气雾用药量,首先应计算畜舍、禽舍空间的体积,再计算出总用药量。

(3)严格控制雾粒大小,确保用药效果。微粒愈小,愈容易进入肺泡,但与肺泡表面的黏着力小,容易随呼气排出;微粒越大,则大部分落在空间或停留在上呼吸道的黏膜表面,不易进入肺的深部,则吸收较差。临床应根据用药目的,适当调节气雾微粒大小。如果要治疗深部呼吸道或全身感染,气雾微粒直径宜控制在0.5~5μm,故应使用雾粒直径较小的雾化器;若要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或使药物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则应选择雾粒较大的雾化器。如治疗鸡传染性鼻炎时,雾粒直径宜控制在10~30μm。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