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量的鲤鱼、鲶鱼、鳊鱼等土著鱼因缺氧而翻出水面,两岸的渔民趁机“守株待兔”。例如在2015年7月,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山西平陆河段就出现了“流鱼”现象,数千人遍布20多公里的黄河两岸,很多居民手持6~7米的抄网严阵以待,渔获少则几十斤,多则上百斤,场面相当壮观。
蓄水受到限制:水位不超过318米,有哪些影响?三门峡水库不同于万家寨水库,虽说二者都位于黄河干流,但三门峡水库的“泥沙负担”显然更大。
从地理区位可以看出,三门峡水库位于黄河中游的下段,调控着黄河最大的泥沙分布河段。该库区控制着68.8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1.5%,经其调控的水量占黄河来水量的89%,调控的泥沙量更是达到了98%。
三门峡水库在黄河治沙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其蓄水能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高水位运行会加剧泥沙下沉,潼关高程的抬升速度会因此加快,最终受到威胁的就是关中平原,乃至西安市的防洪安全。所以,三门峡库区必须限制水位。
时间回到1960年,当时三门峡水库的治沙思路是以“拦”为主,但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并不符合实际,以至于水库淤积末端不断上延。直到1962年3月,运用思路开始转变,即变“拦沙”为“排沙”,水库闸门在汛期保持全开,大力敞泄以减少泥沙的淤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