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漫谈喝茶清饮的茶文化
喝茶清饮,是自明代以来,主流提倡的品茶方式。
明人沈德符《野获编补遗》中对此记述: “今人唯取初萌之精者,汲泉置鼎,一沦便暖,遂开千古茗饮之宗。”
这样直接用沸水冲泡叶片的沦饮方法,不仅大大简化了茶叶的制造与品茶程序,并且使得明代对茶叶的内在品质追求更趋向于回归到茶叶的自然本性之美。
明代是我国茶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其中很大的原因,正是在于简化了制茶工序和品茶方式,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喜欢上喝茶品茶这一雅事。
明代以前,人们制作茶叶,将茶叶制作成龙团、凤饼,并在其中掺杂香料,在喝茶时,还有着不少的考究。
在饮用这些茶饼压制而成的团茶时,饮茶的方式,以煮饮或冲点为主,饮茶过程较为繁琐。
是以,关于喝茶,明代以前,限制于士族大夫、文人雅士、禅门寺院等阶层。
明代以后,茶文化获得更为广泛的发展,成为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简化喝茶方式,是茶文化发展的契机。
风格简洁的明式家具,留出了更多空间,以供欣赏,有着隽永的美感。
明代的喝茶方式也是如此,回到质朴的清饮方式,更能注意到茶味本身。
大道至简,留白,是种智慧,喝茶也是如此,清茶的美,是无限的。
时至今日,喝茶的方式,变得更为广泛。
方便快捷的袋泡茶、都市时尚的奶茶、地方特色的擂茶、保健功效的姜茶、桂圆茶等……
喝茶的选择,丰富多样。
但在传统的六大茶类中,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越是品质好的茶,在品茶过程中,越不适宜加料。
品质越好的茶,清饮为上,加料同饮,是对好茶的浪费和破坏。
是以,对于风味简朴的白茶,无论是冲泡,还是煮饮,均建议细品其纯正茶味。
《5》
煮白茶,观赏壶内的片片茶叶,在盈盈茶汤间,沉浮飘舞。
若此时,投一两片干红枣,或是添些陈皮同煮,反倒是搅了这幅清简韵味的画面。
简简单单,细品一杯清茶,透过素朴的茶味,更能品到茶的真滋味。
好茶,清水去芙蓉,天然去雕饰。
好茶的美感,添一份则减,修饰反倒对其无益。
是以,遇上好茶,更建议将其清饮。
白茶。清品。别无事。
人间。有味。是清欢。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