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主义 虚伪面相
北京日报 | 2022年06月06日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王立峰在《人民论坛》撰文指出:
“好人主义”不是“好人”和“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反语讽刺意味,专指表象上、形式上、虚伪的假君子、真小人。好人主义之所以被称为“主义”,是因为它是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相提并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生活作风,具有特定性、专有性与典型性。*同志曾经专门为好人主义画像,“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好人主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常常表现为一种“好人哲学”处世观,在周围人眼中表现出“好好先生”的模样,极具伪装性,需要揭穿其面纱。
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一团和气型。这是生活中最为典型的“好好先生”画像。“好好先生”这一典故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古今谭概》,描绘的是那种无原则、无底线的好人哲学。实践中有些党员干部也奉行这种处事风格,见谁都说好,不得罪任何人,这种表面上的和和气气、相安无事,实际上是对同志的不负责任。
二是“少说为妙”的息事宁人型。这类党员干部奉行平安哲学,醉心于“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太平官”状态,凡事只要涉及到责任,就想办法
避开、绕开,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留下口实,引起他人嫉恨。“谨小慎微”是一种美德,但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在面对同事或领导的错误或违法行为时,不敢讲真话,怕受到打击报复而不作为,都是失责与失德的表现。这类人的“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愿为、不敢为,只是短时间内把矛盾加了“盖子”,并没有彻底消除问题隐患。
三是“多栽花、少栽刺”的相互捧*型。这一类型的好人主义奉行“吹捧文化”,做人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立场,完全背弃“批评与自我批评原则”。在民主生活会上,这类党员干部对人对己只讲优点,不讲缺点。放空炮、讲套话,隔靴搔痒、避重就轻,使得组织生活流于形式,更无组织纪律性可言。这种对待工作失误和他人错误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事风格,其实是一种“捧*技”,贻害无穷。
四是“永不出头”的明哲保身型。这一类的好人主义秉承着中庸之道,擅长玩“太极推手”,认为“枪打出头鸟”。在工作中,一旦遇到腐败现象或不正之风,总想着绕道走,避其锋芒,小心为妙,这类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唯个人利益至上。这种明哲保身其实并不能“独善其身”,只是因为不关涉其个人利益得失,别人的好坏与自己无关,属于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好好先生是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是讲私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的庸俗官风。其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背后,打的却是个人的‘小算盘’,算计的也都是一己私利——保住职位、搞好关系、留足后路、获得利益。”
另外,还有“积攒人气”的左右逢源型、“抹灰和泥”的是非不辨型。(曹青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