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龙
大项(名吒)
右位
太极右真人西梁子文
太极右真人安度明
玄洲仙都绛文期
紫阳真人范明期
郁绝真人裴玄仁
太玄仙女西灵子都
司马季主(受西灵子都剑解之道)
太极仙侯张奉
洞台清虚七真人
西岳卿副司命季翼仲甫(左元方师)
八老元仙
正一上玄玉郎王中、鲍丘
南陵玉女
阳谷真人领西归傅淳于太玄
戎山真人右仙公范泊华
陆浑真人太极监西郭幼度
中黄四司大夫领北海公涓子(苏君师矣)
太极法师徐来勒(吴时天台山,传葛仙公法轮经)
邯郸张君
庚桑子
萧史
萧史、弄玉
太上玄一三真(吴时降天台山,传灵宝经)
刘京
玄洲上卿太极中侯大夫苏君(名林宇子,玄涓子弟子,周君师)
弄玉
二女(白水使者)
长桑公子(庄子师)
韦编郎庄周
泰佚
接舆
伯昏
郄间
老聃
太极境是个很特殊的阶层。从结构上就能明白,它位于上清境和太清境之间。生生隔断了“三清”的一以贯之性。实际把“三天”变成了“四天”。而且在后世其就神秘消失了。道士们也将其归于玉清境。这些实际意味着什么?
其实归本溯源。太极境所有的秘密都集中在其主尊:金阙后圣帝君身上。虽然现代人多半已经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神,但这也正是其关键之处。
金阙帝君
在道经中,后圣帝君的生平是如此讲述的: 他的名字叫“李弘元”,字“子光”,还有个名字是“玄水”,字为“山渊”。本来其出身是上古三皇中“地皇氏”的后人。在玄帝颛顼朝上和七年丙子岁的三月,出生在北国天刚山下的一家李姓人家。从五岁开始就好道乐真,二十岁就弃家离亲去修道。终于感动了天帝下界传他法术。然后勤加修炼,终于修成大道。紫微天帝遣下八景琼舆来接他,升天成为了金阙后圣帝君。
以上记载估计现在没人相信了,凭啥《西游记》里的玉皇大帝都要苦修千万年才能得道,你单凭向道之心就可以飞升当大帝?就是因为你是地皇氏的血脉?
细究在道经中有关后圣帝君的记载,真的太不合常理了。所记述玉清境召太微天帝传达的唯一命令就是让李山渊“参谒十天,理命兆亿”。居然惊动宇宙至高层的玉清天,是什么让后圣帝君如此特殊。
这还不算,当后圣帝君于壬辰年三月六日下界时,由方诸青童(即东海小童)为他主编《后圣道君列纪》,诸仙指派给他一群臣下,由青童亲传弟子王远游带队,下辖二十四真人。张陵、王褒、墨翟等人都在这个组合里,可谓豪华至极的道教天团。
是什么让这位“后圣帝君”得享如此尊荣?
早有专家学者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经过研究发现,后圣帝君是《太平经》里的主神。在东汉末年,官吏腐败,民不聊生。因此,人们把情感投向宗教,道教因此得到很大发展。专家们说,人们希望道教的教主太上老君能够再次转生人间,改变这个世界。所以才有了后圣帝君的信仰。后圣帝君就是老君的再转世。传说他会在壬辰年再度下界,建立人间天国,把幸福带给每一个人。随着《太平经》的传播,人们对天堂世纪的渴望愈发强烈,一则传说开始在世间流传,那就是“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所谓“木子弓口”,就是指后圣帝君的名字:李弘(“弓”加“口”是“弘”的异体字。)终于爆发了席卷全国的“黄巾之乱”。黄巾也正应了后圣帝君的金阙。黄巾军的信仰就是“太平道”。后圣帝君名号后的“下教太平主”也就反应了人们渴求太平之世的愿望。
黄巾起义
黄巾之乱后,有关后圣帝君的传说继续在世间流传。在黑暗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无数不甘心受压迫的人借“李弘”之名发动了起义。使得“李弘”成为一个深为统治阶级所忌惮的名字。这事件一直持续到唐朝中叶。因为久未实现预言中的人间天国,加之唐太子李弘不幸猝死,才逐渐被人们所抛弃。
听起来言之成理,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后圣帝君出身与太上老君相类似的也就只有姓“李”这项了。人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真正把后圣帝君说成太上老君的分身的文献几乎都是在南北朝末期到唐朝初年。没多久后,李唐就已经取得了天下,将老君说成自己的祖宗。所以,可以证明,不管后圣帝君的产生受了多少老君神话的影响。他开始都是被当作与老君不同的一位大神,后来两者才合而为一。
相反,在汉朝末年,把李弘与张角并称的记载很多,如《弘明集》中提到“张角、李弘,毒流汉季”,从这方面看,李弘不象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而又象是实有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似乎还隐藏了什么。
有学者几十年不间断的研究后圣帝君的秘密,最后发现一条线索。在张天师创立道教时,在四川还有个神秘道派流传,因为其教主号称是一个活了八百岁的神仙“李八百”,因此被称为“李家道”。而这李家道就是把“后圣帝君”信仰推向极致的幕后推手。在几百年的过程中,李家道传人多次借“后圣帝君”之名起事。有一篇道经《老君变化无极经》:“老君变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经,胡儿弭伏道气隆,随时转运西汉中,木子为姓讳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宫。” 就证明了四川与“后圣帝君”的深刻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李家道的溯源极可能早于张天师所创的正一道,源自上古蜀国蚕丛氏时代,应该也是巫教的一支。张天师创教可能也是受了其一定影响。“李八百”之名历代累出不绝,甚至民国时期还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