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辉折纸作品
于是父母终于开始了对他折纸的管束,“撕纸风波”一触即发。令刘江辉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有一次他偷偷地折了一个下午,把70cm*70cm的纸打了120等份的格子。“工程量很大的东西,后来被我妈发现了,直接就撕掉了。”爸爸更是放出了“狠话”,“你折一个我就撕一个。”,并把家中所有的纸都收了起来。
青春期的刘江辉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藏着一股叛逆的劲儿。越是不让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家里没有折纸,他就想方设法去买。14岁的暑假,正是炎炎夏日,阳光毒辣,晒得单车座椅都发烫。刘江辉为了完成作品,骑了一个多小时到市区。从城南到城北,路边的文具店,他一家一家进去问有没有自己想要的那种材质的纸张。
除了这种“笨办法”,刘江辉还会和别的折友交换。“有时候别的折友做一个基本型给我,我就折好再给他。然后他也会给我一些‘救济’的纸。”刘江辉小心翼翼保护自己的坚持,甚至为了做复杂的作品,晚上偷偷翻窗去爸妈办公室打印图纸。
从一年级时用A4纸折,折叠难度大到心理崩溃,直呼“太难了”;到三年级时越做越复杂,开始复刻神谷哲史等名家作品集。加藤的《魔龙》,神谷哲史的《龙神3.5》,越南折纸组的作品《巫妖王》......在初二暑假时,尽管父母“做一个撕一个”,他还是偷偷地一连挑战成功几个世界级难度的作品,并发到网上得到不错反响。每每挑战成功,他都像游戏通关一样开心。
03 灵光乍现
草稿纸飞出一只凤尾蝶
如果说复刻高难度作品是作为折纸爱好者心中“使命感”般的存在,那这种使命感远不止于复刻,更在于创造。复刻名家作品《龙神》,刘江辉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而原创作品《蝴蝶》的问世,却仅仅只用了一节课,45分钟。
用纸张做一只蝴蝶。2019年,还在上高二的刘江辉有了这样的想法:蝴蝶的翅膀轻盈灵动,纸张纤薄柔韧,一张纸变成蝴蝶,颇具破茧成蝶的意味。“没有什么比用纸去表现蝴蝶的灵动更合适了。”
在设计之前,他把各个名家折制的蝴蝶作品都折了一圈。在折的过程中,他一边思考如何用一张纸呈现出蝴蝶的结构,一边探索用哪个蝴蝶品种、怎样的姿态比例能更好地实现作品。他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在不断的观察中确定天堂凤蝶是最佳的选择。“我想做一个有细节又很精简的蝶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