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自菊花米线。 图1摄影/treetree,图2摄影/Shine
蒙自隔壁的建水,同样是过桥米线发源地的有力争夺者。这里有一种口味清香的草芽米线,和菊花米线有异曲同工之处。
草芽取自于一种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匍匐茎,因形似象牙而被称作“象牙菜”。建水人偏爱它清脆鲜香的口感,可以做出菜品丰富的草芽宴,还将草芽作为帽子放进米线。云南名菜汽锅鸡的炊具正是建水出产的紫陶汽锅,汽锅米线也成了草芽米线的一种有趣吃法。
▲ 建水汽锅鸡。 摄影/Yü Lan,图/图虫·创意
更难得的还有油鸡枞米线。野生菌鲜食最美,但和白蚂蚁窝共生的鸡枞菌,辅以各种香料和辣椒、花椒一起油炸后,制成的油鸡枞可将这上等的山珍美味延续全年。油鸡枞的帽子过于鲜美,对于一碗简单的清水米线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豆腐做帽儿也好吃
省城昆明人不再满足于大锅里煮米线、捞出装碗“罩帽”的传统吃法,转而把玉溪传来的小锅米线发扬光大。鲜红的炭火将黄铜小锅里的排骨高汤熬得滋滋作响,火候合适时分别加入肉末帽儿、腌菜、米线、蔬菜和各种调味品。出锅后最好还要趁烫吃,方能品出这一人一锅、经火慢煮的妙处。
▲ 新鲜出炉的小锅米线。图1摄影/fxy1223,图/图虫·创意;图2摄影/treetree
一些特别的帽子得用合适的炊具才能出味,臭豆腐米线便要用小锅或是罐罐,才可将霉菌发酵后的豆腐味道仔细熬出,让食客们吃得又臭又香。
四川人有豆花饭,将米线当饭吃的云南人也有豆花米线。细腻嫩滑的豆花自然经不起小锅熬煮,那就先从大锅里焯好米线,干捞装碗后罩上豆花,再加一些花生碎、腌菜、酱油等配料,搅拌均匀即可开吃。这样的搭配软糯爽口,最适合在晌午来上一碗;如果再有一份豆面汤圆,那更是咸甜得体,能吃个十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