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元”
如果一个概念是包罗万象的,那么就好像在说某种药“包治百病”一样,让人不知所谓,到头来成一地鸡毛。
“元宇宙”作为一个相对新的概念,目前虽然仍未有板上钉钉的统一定义,但也不至于可以无限外延,变成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放的篮子。什么都可以往里放的,只能是
Roblox公司
作为“元宇宙”概念的引领者,年初刚上市的Roblox是首个将“元宇宙”写进招股说明书的公司。它提到了通往“元宇宙”的8个关键特征,值得参考:
Identity(身份):有类似“Avatar”一样的虚拟化身;
Friends(朋友):有社交体系;
Immersive(沉浸):不知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Low Friction(低延迟):数据响应速度足够快;
Variety(多样性):有超越现实社会的自由与多元;
Anywhere(随地):不受地点限制;
Economy(经济):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Civility(文明):有自己的文明体系
这几个特征,有些可以合并,比如“沉浸”和“低延迟”,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后者本质是为前者服务;“经济”和“文明”,前者则可以纳入到后者中……
但不管怎样,这些只是表述上的问题。Roblox提到的8个关键特征,有助于我们透过现象看内核,接近“元宇宙”的本质。
一些观察家将文学、艺术、宗教等均划入“元宇宙”范畴,如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巴赫的宗教音乐等。
这种划分虽然肯定了经典作品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但始终是就现象谈现象,对“元宇宙”概念作了缺乏克制的泛化。
但丁的超凡想象固然构成一个精神的宇宙,但作为人类,我们既无法浸入,也无法互动,更无法建立文明,这显然与“元宇宙”设想中的世界相距甚远。
所以既然是面向未来的概念,文艺作品构筑的精神世界便很难被称作“元宇宙”——而Roblox所描述的几大特征中,无不彰显着“人”的主体地位,身份、沉浸、朋友、经济、文明……均与人类自身相关。抛开这个特性去空谈“元宇宙”,没什么意义。
正因为传播过程中概念的失真,很多概念股借机蹭热度、博眼球,即便八竿子够不着,也要攀个“元宇宙”的亲戚、搭一轮顺风车。
“红海”之上翻滚、沸腾的,是名为“含糊”、“浮躁”、“盲目”的气泡。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孩子,其实从小就生活在各种炫目的泡沫里。
但泡沫毕竟只是泡沫,在理性的追本溯源下,它们其实很难经得起曝晒与考验。
浩浩罗马,岂是一日建成?
“元宇宙”是很多科技爱好者的愿景,从逻辑上讲,也符合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
正如经济学家朱嘉明所说:“‘元宇宙’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并与‘后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交集。”
然而问题是,互联网世界的燥热似乎来得太早了一些。这好比连罗马城影子都没见着,人们就开始庆祝伟大胜利了。
罗马城遥遥无期,资本的钱袋子却叮当作响。对此,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方兴东指出,“元宇宙”概念被炒得火热,背后正映照出互联网的浮躁:
“作为一个科幻概念,帮助我们打开脑洞,‘元宇宙’足够精彩。但是,若真把它当做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趋势,那就被带到沟里了……
未来学与科学经常长得很像,但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科学必须脚踏实地,而未来学最不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
如果对照Roblox描述的8大特征,“元宇宙”确实以各类科技作为“地基”,业内人士用“大蚂蚁”(BIG ANT)来概括:
Blockchain:区块链技术
Interactivity:交互技术
Game:电子游戏技术
AI:人工智能技术
Network:网络及运算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技术
然而,就“元宇宙”所最终设想的目标而言,目前人类的技术发展水平还停留在婴儿时期。
就拿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工智能来说,人类仍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突破技术“奇点”遥遥无期。
21世纪,人类“科技树”的生长速度已明显放缓,尤其是在基础理论方面。
“元宇宙”想要实现,坚实的基础设施比任何券商报告都更有说服力。方兴东曾发出过“灵魂”质问:
为什么不少互联网企业无意于真正投身基础研究,但却对“元宇宙”概念干柴烈火?说到底,是气味相投。
更何况,“元宇宙”要解决的显然不只是硬件问题,最棘手的其实是在社会层面。一个很实际的难题是,“元宇宙”一个重要特征是“去中心化”,那么到时候要将国家放在什么样的位置?
任何一个问题,都堪称“百年难题”,“元宇宙”论者却轻易地将2021作为元年。
资本火热的炒作、概念铺天盖地的宣传,都不会使我们离“元宇宙”更近一步。
两千五百多年前,中国的智者便给出了朴素的答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如今依旧不过时。
适度的“悲观”与“乐观”同样重要
有人说,“元宇宙”虽然还很遥远,但代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再继续思考有关硬件和软件的问题。
然而,大可不必这么快地达成共识。我们完全能够对孩子说,你可以尝试用别的框架看待未来。
“元宇宙”这个概念,其实是个带孩子做“思想实验”的很好的素材。
1.敢于打破既定框架
“元宇宙”逻辑自洽,与互联网发展规律不悖,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力推,这个概念将会日渐常态化,融入人类的生活中(至少是广告中)。
这些都不假,可即便一个世界观被传播了一亿遍,就要顺理成章,视之为真理么?“元宇宙”真的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