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二胎妈妈小燕。
周末带两娃在游乐场玩,我碰见两个妈妈在聊天。一个妈妈对另一个妈妈说:“自己孩子都马上三岁了还不说话,老人急得团团转,天天催她们带孩子去看医生。她觉得没什么,贵人语迟嘛。”另一位妈妈也赞成她的说法,男孩子本来就说话晚。
我观察了会那位妈妈,大概明白了为什么她的孩子不愿意说话?她照顾得太用心了,孩子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妈妈就心领神会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了,孩子自然不需要说话了。
作为养育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自然知道现在很多家长的焦虑。尤其是孩子不会爬,走路晚,说话晚……都会成为父母焦虑的源头,让很多父母担心。而像开头这位妈妈这样淡定的妈妈,确实很少见,也值得我们学习。
但妈妈淡定,不代表我们就无为,而要重视起来,自查对照下,然后寻找孩子说话晚的原因,帮助孩子开口表达。
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胡婧在文章中指出,我们的语言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发音,理解和表达。也就是说,先经过语言的理解,再发展到语言表达。
1岁以内婴儿:通过发声、哭泣和肢体语言来沟通,对一些熟悉的词有回应。
2岁以内幼童:开始把2-3个词放在一起组成简单的句子。
3-4岁:开始学习词汇中更复杂的含义,比如问:“大海是什么”,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岁以上:能够明白和使用新学的句子去表达,可以解释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虽然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有差异,有的说话早,有的说话晚,但如果2岁半以后还不说话,就要引起家长重视,最好找找原因。
孩子不说话的可能原因1、遗传因素:父或者母说话晚,孩子自然说话晚脑科学专家洪兰教授在书中讲到,她的一位同事是教授,老大四五岁还不开口说话,她带着孩子寻遍名医,做了无数的检查,都说孩子没问题,可是孩子迟迟不说话,让她很焦心。6岁时候,老大突然开口说话,还一开口就是整句整句地说,让她很吃惊。
老二后来也是如此,四五岁不说话,直到她和老公回婆家才得知,老公和他的弟弟妹妹都是6岁才说话。她才知道两个孩子说话晚源于遗传因素。
2、父母少言寡语,孩子的语言环境不良父母少言寡语,没有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孩子自然沉默寡语。只有照料者给他们提供丰富的语言刺激,孩子才会有丰富的词汇量,才会去表达。
《父母的语言》书中讲道,父母的语言,直接塑造孩子的大脑,家长与孩子对话越多,做话痨父母,孩子的词汇量增长的越快,孩子三岁后的智力水平就越高。高收入水平家庭的孩子听到的语言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56 万个。
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并不是他们的家境多富有,而是他们一出生,就能够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中熏陶。早期的语言环境才是影响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就要和孩子多说话,哪怕我们碎碎念,哪怕我们和孩子描述正在发生的事,哪怕我们做的事在外人看来有些傻也没关系,因为这都是我们给孩子的宝贵财富。
3、父母用心过度,对孩子心领神会,事事包办开头那个三岁不愿意说话的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过于热心的妈妈。孩子想玩勺子,看一眼妈妈,妈妈就心领神会,赶紧把勺子递给他。
孩子看眼妈妈,妈妈就知道孩子的想法,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已经表明一切,而且妈妈也非常懂她。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开口了。
也有一些妈妈给我抱怨,不是说家长要及时回应孩子吗?我们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在爱他们呀!怎么我们的好心反而会破坏孩子说话的意愿?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
确实,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时,要做他们的观察者,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充足的爱与营养。但是及时地回应孩子,不代表我们事事包办,而是在孩子指着玩具时,询问孩子是想要玩这个玩具,给孩子沟通,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
尤其在孩子一岁半后,当孩子有所需求时,我们可以在旁边等待孩子,鼓励孩子表达出来,然后再来满足他们。如果他们还不能表达,那我们在满足他们时,可以多给他们重复描述手中的玩具,帮助他们表达。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可以这样做虽说语言发育有早晚,有遗传因素,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孩子早开口说话,刺激他们的语言发展。
1、多和孩子说话孩子是通过模仿学会说话,照料者多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在语言丰富、积极正面的环境下学习更多的词汇量,从而刺激他们的大脑发育,更愿意开口说话。
所以,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就可以多对孩子说话。比如在帮孩子洗澡时,给他们描述我们正在做的事。“妈妈要把你放在水桶里,给你洗澡。我们先用毛巾洗头,把头洗干净了,要把脸洗干净……”
带孩子外出散步,给孩子描述路边的大树、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当孩子对窗帘感兴趣时,盯着窗帘看,我们可以给他描述:“宝宝是在看窗帘吗?上面有白色的花朵,窗帘是妈妈挑选的……”
我们多和孩子说话,孩子的词汇量就越多,大脑发育得就越快。
2、刺激孩子说话的意愿做孩子的观察者,及时回应孩子,但不要急着满足孩子,从而刺激孩子的说话表达。
比如在孩子开口咿咿呀呀时,我们多回应孩子的咿咿呀呀,模仿他们咿咿呀呀,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说话是被喜欢,被鼓励的,从而更愿意咿咿呀呀。
在孩子开口喊妈妈时,妈妈要及时地回应孩子,并热情地拥抱孩子,告诉孩子,妈妈听到你喊妈妈,妈妈听到了,妈妈很喜欢你喊妈妈。
3、多给孩子唱童谣、手指谣童谣或者手指谣都是朗朗上口,有韵律的,方便孩子模仿发音。我们多和孩子唱童谣,玩手指谣,孩子就会在重复、丰富的语言刺激下更愿意开口说话。
孩子说话有早晚,有个体差异,父母不要太焦虑,但如果孩子两岁半后仍然不开口说话,父母最好要重视,给孩子检查下,以免因为自己的大意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