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社工服务进社区
成功实践的“三社联动”机制,让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三者相互支撑、协调互动,实现1 1 1>3的加成效果。“图强样本”已经成为我市社区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
社区平台效应显著,配套齐全的综合服务设施,让居民就近享受老人日间照料、婴幼儿托育、残疾人康复、法律咨询、图书借阅等30多种公共服务,在家门口可以代办低保金申请、优抚对象核定、大病救助、失业登记、卫生防疫等业务。
建成全省第一家社会组织党建服务中心,已成立900多个社会组织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的作用,让更多的专业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出谋划策、献智出力。
目前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8841人、社工服务机构119家,两项数据均占全省近三分之一。他们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累计3.4亿元,实施项目1354个,服务对象涵盖留守和空巢老人、流动人口、残疾人、偏差行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
十年来 市民政局始终
把群众的关切放在心上
集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新人
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行政许可审批服务的办理时限。行政许可“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100%,全程网上可办。刚刚上线的“智慧民政”平台,让市民用手机就可以享受各类民政服务。
厦门在全省率先打破户籍界限,实现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市通办”“全省通办”,近4000对新人在居住地就近领证。
加大救助寻亲力度,累计投入专项经费近九千万元,救助4.4万人次,为3493名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了亲人。
十年来
市民政局通过民政窗口
辐射一种向善向上的能量
在公共场所为市民服务的志愿者
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7629家,比2012年增加了2.3倍,在东西部协作、老区村帮扶、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全市注册慈善组织66家,汇聚慈善款物近30亿元,新冠肺炎防疫款物2.4亿元,全部用于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学救灾。
依法登记志愿服务组织66家。实名注册志愿者80.61万人,是2012年的2.4倍,这些志愿者活跃在助老扶幼、文明劝导、应急救援等各领域,让厦门这座城市更加温暖。
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在全省率先为无丧葬补助群众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连续15年举办免费骨灰集体撒海活动,白事简办、厚养薄葬已经蔚然成风。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特区建设增光添彩,用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上,这些市民关注的问题有答案了↓↓
问
厦门在2020年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今年又入选全国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请问张凌云副局长,近年来,厦门在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主要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答
养老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直接关系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晚年幸福指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在厦工作期间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理念,以老年人为中心,就近配置各种养老服务资源,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近邻+养老”模式。厦门在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市民在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乒乓球
一是夯实社区养老设施基础。编制《厦门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根据老年人口分布、内外交通、自然环境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就近设置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家庭不少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近五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对养老服务事业共投入近6亿元,实现“区均建有一个社会福利中心、所有镇(街)均建有一个以上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所有村(居)均建有一个以上农村幸福院或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全覆盖目标。到目前为止,各类养老床位总数近17000张,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超过40张,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求。
二是引入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办养老。引入高品质养老服务资源,泰康、太保、禾康等国内养老行业头部企业落地厦门。支持本地民办养老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养老机构质量,引导建发、象屿、国贸等大型国有企业深度介入养老行业,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按照平均每400位户籍老年人配备一名助老员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近千名助老员入驻全市所有村居,开展入户寻访、建档立卡、关怀慰问等服务,并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和帮助。
三是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每年免费组织骨干人才参加集训。出台养老服务人才奖励补助办法,吸引更多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养老行业。为行业人才提供入职奖励、学历继续教育补助等5个奖补项目,其中仅职业技能等级提升奖励一项单人累计最高可达21万元。2021年我市选拔了5名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养老职业技能大赛,全部进入前8名并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3名选手还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比赛,取得了三等奖、优胜奖的好成绩。
四是创新智能化服务新模式。打造全市智慧民政一体化平台,建立养老大数据库,通过养老信息化指挥调度机制,把全市40万老年人的需求,和44家养老机构、660个服务站点、2300位服务人员的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对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帮助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足不出户获得长期照护。目前已建1400多张家庭养老床位,最近在开展试点阶段性评估考核,总结经验后,将在完善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
围绕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强化与养老密切相关的社区配套服务,丰富和完善社区“一刻钟养老生活圈”配置,推动“兜底线、促普惠、育市场”协同发展,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要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和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想请问洪全艺局长,除了刚才介绍的持续提高低保标准外,是否还采取了其他措施?
答
社会救助是民政的重要职能,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政府履行民生托底职能的重要体现。多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让保障水平更合理,对象筛选更精准、资金使用更高效,具体工作可以总结为四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