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表示什么,转眼怎么形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2:20:18

【经济界面】

编者按

从革命的烽火中走来,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中走来,走过百年奋斗路,我们走进了怎样的生活?

伴随着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人们的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走上小康路,日子越过越红火;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八横八纵”的高铁网,让我们没有到不了的远方;从疫苗快速研发,到接种速度快速增长,覆盖医疗、养老、工伤、失业、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过上更安心有保障的生活;从商品缺乏、凭票供应,到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增长,高速、便捷的网络、邮路让我们与千千万万的商品相连,网购货物直接送达家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速,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让生活更智慧,让人们走进了万物互联新时代……

本期《经济》版,走进几位普通人的生活,听他们讲述平凡生活里的可喜变化。

转眼间表示什么,转眼怎么形容(1)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大里村,村民们展示脱贫特色产品。新华社发

转眼间表示什么,转眼怎么形容(2)

湖南科技大学的学生在接种新冠疫苗。新华社发

转眼间表示什么,转眼怎么形容(3)

图为广深高速长安立交。新华社发

疫苗接种“中国速度”背后的中国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慧

【数据】

2020年12月15日我国正式启动重点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6月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10亿剂次。

“请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上午11时许,在江苏扬州广陵区体操馆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的健康申报区,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师、54岁的刁金珍正忙着引导前来接种疫苗的人流。自3月底这个集中接种点开馆以来,她每天7点准时到岗,奋战在疫苗接种一线。

“每天从一大早到晚上,经常工作12小时以上,回家后躺在床上全身肌肉酸痛。”刁金珍说,为了能让更多的人高效完成接种,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在山东淄博临淄区,不论白天黑夜,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疾控中心疫苗配送人员24小时在线,奔波在全区32个接种点之间。疫苗冷链车奔驰在白天、黑夜、凌晨、正午,“护苗人”风雨无阻运送疫苗。

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的决策机制、上下一致的抗疫决心……全链条协作配合,造就了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截至6月19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10亿剂次。

从1亿剂次到2亿剂次,共用时25天;从2亿剂次到3亿剂次,缩短到16天;从3亿剂次到4亿剂次用了9天……从9亿到10亿,只用了5天。上有国家动员、部署,下有民众积极配合,“中国速度”助推疫苗接种与疫情传播赛跑。

速度背后,展现着中国力量。速度和效率,归根结底源自几十年来改革开放打下的坚实物质基础。为满足疫苗需求,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企业,逐家研究制定增产扩能方案,多条新冠疫苗生产线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产能逐渐加速,可满足日接种2000万剂次以上。

速度背后,展现着中国责任。从启动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到全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20余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推进各方面改革措施,保障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粗到精,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制度作用不断显现和发挥。

速度背后,展现着中国担当。新中国成立后,在医保制度日益健全的条件下,我国人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大幅释放,全民健康水平逐步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保体系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从1998年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到2016年整合建立举世瞩目的最大医保体系,“城乡居民医保”实现全民覆盖,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医保制度体系和制度架构不断完善,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障全民覆盖的目标。

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新增119种药品进入目录,平均降价50.6%;三批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112个品种,平均降价54%;去年全年住院跨省异地就医585万人次,流动人口就近看病报销有了进一步保障;截至目前,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惠及占全球人口约19%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医保改革与发展奇迹。”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

飞机上也将有5G网络了

光明日报记者 刘 坤

【数据】

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84.7万个。截至2021年4月末,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2.36亿户,其中,应用于智慧交通的终端用户占比达17.8%。

这几天,来自贵州的董先生正在享受一段悠闲的旅行时光,先后“打卡”了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喀什,以及甘肃兰州等地,欣赏过雪山、晚霞,品尝过烤包子、辣子鸡、牛肉拉面等美食。但幸福中也有一点“烦恼”,由于路途遥远,他不得不坐很久的飞机,要想方设法打发“飞行模式”状态下的时间。

“飞机上没有网络,坐久了就会感到无聊,有时我会睡觉或者看电子书。要是飞机上也能有5G网络就好了,那样大家就可以畅快地追剧、看电影。”董先生说。其实,不少人都有这种想法。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日前,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明确着力推动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民航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实现机载宽带无线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技术的结合,促进空地协同应用,为航空器提供各类飞行信息传输与交换服务。

中国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5G通信技术在我国民航领域已经有所应用。中国民航面向旅客出行推出了基于5G通信技术的智慧服务,包括航站楼内旅客信息提醒、安检、视频监控、身份证识别等,并正在与相关行业合作开展航空宽带通信硬件和终端的技术研究。

“航路飞行阶段面向航空器后舱的空中互联网应用及面向航空器前舱的辅助管理应用,可以利用运营商等提供的ATG(地空宽带)网络解决。”该负责人说,各场景对通信技术的安全等级要求不同,但均具备5G化的可行性与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运营商也行动起来了。目前,中国电信已启动5GATG网络建设,计划今年三季度完成建网,实现全国航线网络覆盖,机载设备同步完成适航,单架飞机峰值带宽高达1Gbps,让乘客可在万米高空享受5G高速上网体验。

日前,英国伦敦宣布,2024年伦敦地铁将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消息一出,有英国网友惊呯:“中国地铁早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陆续完成4G网络信号覆盖,如今很多地铁已能连接5G网络了!”

如今,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正加速融入千行百业,5G融合应用成为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特别是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让远程设备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无人智能巡检等应用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十四五”是我国5G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今后将持续增强我国5G系统领先优势,加强规划引领,系统化推进5G应用发展;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网络供给能力、产业创新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丰富融合应用,拓展重点行业应用,优化生态环境。

脱贫后,又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夏至,走进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樟山镇清湖村青科源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基地,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西瓜、辣椒、豆角等蔬果长势良好,不少农户正在田间地头忙碌。

青科源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基地于去年9月建成,眼下,基地里25个大棚的西瓜即将上市,一车车的辣椒、豆角等蔬菜运往城市集贸中心。

“插秧、除虫、施肥、养护……这些农活需要大量劳动力。基地以‘党支部 创业能人 贫困户’形式,吸纳当地贫困户及剩余劳动力就业,并从贫困户手中流转土地,真正做到‘用地于民,还富于民’。”基地负责人尹海军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基地吸纳当地100多名村民务工,带动当地20余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脱贫户尹富文就是其中一员。“我年纪大了,家里也有人需要照顾,出不了远门,在这里种菜施肥,工资一天能有120元。”55岁的尹富文说,清湖村跟基地签订了分红协议,除了工资外,年底还有分红,大家都干劲十足。“活计”有了、钱包鼓了、笑容多了,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尹富文的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成就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

脱贫了,还要奔向更好的日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尹富文还有新的梦想。在他眼里,基地中播种的不仅是蔬菜和瓜果,更是自己致富的希望。“再过几个月蜜柚就成熟了,收割后准备再种一批西瓜。希望还能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展望未来,尹富文眼里闪烁着光彩。

“当日达”,幸福来得越来越快

光明日报记者 董 蓓

【数据】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18”活动期间(6月1日—20日),全行业揽收快件超65.9亿件,同比增长24.2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84.16%。

今年的“6·18”购物节,你下了多少单?

在北京当老师的张晗斩获颇丰。在北京石景山某社区快递点,刚下班的张老师正在取“6·18”活动买的货品。“我第一次知道‘网购’这个词,是上高中时听一位老师说的,那个时候像她那样时尚的年轻人才会用这种新形式买东西。”她告诉记者。

如今,“网上下单送货上门”已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方式,浸润在“全民网购”环境之下,线上购物早已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网购用户也不再局限于小部分年轻群体,用户结构更加多元化。“我在吉林老家的爷爷今年已经70多岁了,前几天他刚趁‘6·18’打折给家里买了一台电视机。”张晗说。

“上大学后有了智能手机,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在网上买的东西是一件牛仔外套,可收到货后发现衣服质量不行,和‘卖家秀’差别太大了。”张晗讲道,“当时退换货太麻烦,要自己到指定快递点寄回,还得自己承担邮费,最后只能勉强收下了。”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从选购下单到售后保障的服务链条逐渐完善,极速退款、赠送运费险、快递上门取件等服务,大大降低了网购退换成本。从最开始的“卖家秀”与“买家秀”大相径庭,到视频介绍、直播带货等新兴售卖方式兴起,线上商品的展示形式更加直观,线上线下购物的差异在逐渐消弭。不仅如此,某些平台还陆续推出“先用后付”服务,减少线上购物的后顾之忧。

线上购物最大限度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的限制。28岁的何悦与父母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从2012年到成都上大学开始就忙得没有时间回家。一个个包裹、一件件快递成了何悦一家多年来传递思念与关心的重要纽带。从“等一周”到“当日达”“次日达”,快递寄送的“提速”也让情感的传递更加便捷及时。“前几天我在直播间里抢到了一台面条机寄回了家里,给爱做饭的爸爸当父亲节礼物,下单第二天家里就收到货了。”何悦告诉记者。

家住湖北随州的李君回忆道,2013年家里正准备装修,那个时候父母买装修材料和家具都是到实体店一家一家反复比较,非常辛苦。后来李悦教会妈妈试着在网上选购。“妈妈觉得网购既方便又省时省力,价格也更优惠。我家当时买了全套青花瓷样式的卫生间装饰,非常时髦,那个时候这些东西在本地实体店还买不到呢。”李悦说,大到家具家电小到柴米油盐,现在家中绝大多数东西都在网上“解决”。

“全民网购”时代,网络电商的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形式新业态,“什么都能买到,哪里都能送到”。使用App线上买菜、买药,一小时内可送货上门。“双11”“6·18”购物节等创意引爆全民消费热潮,不断创下销售额新高,中国消费市场释放巨大潜力,进一步催生快递业的发展动能,折射出百姓便捷生活新方向。

汽车带来“向往的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訾 谦

【数据】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以16.1万公里的通车里程稳居世界之首;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580万辆,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0%。

最近一段时间,34岁的李玉峰开始了自己的换车之旅,从越野车看到多用途汽车,从燃油车看到新能源车,每个周末都忙得不亦乐乎。

“从小时候大街上车辆稀疏,到现在自己要置换人生的第二辆汽车,时代发展速度之快真是不可思议。”李玉峰说,他从小就爱摆弄“带轱辘”的物件,从山地自行车到电动自行车,再从摩托车到汽车,伴随李玉峰成长的始终有这些可靠的“小伙伴”。

谈起自己跟汽车的情缘,李玉峰一下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小时候我们当地电视台有一档赛车游戏的热线电话节目,接通电话的观众可以用电话上的数字键模拟方向键来操控赛车进行比赛。每周的节目时间我都准时等在电视前,也正是在这里,我开始对各种汽车的品牌有了最初的了解。”

李玉峰介绍,他的第一辆汽车是辆二手日系车,是22岁大学毕业考取驾照后爸妈给他买的练手车。虽然车子不贵,但是一辆能遮风挡雨、货真价实的汽车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有了车后,我第一个周末就和几个朋友结伴去周边爬山,这种说走就走的感觉真的太美妙了。”李玉峰表示。

转眼间,这辆车已经陪伴了李玉峰12个年头,他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名迎接二胎的父亲,正因如此,对于李玉峰而言,换车的重要性迫在眉睫。“之前只有一个女儿的时候出门,我、老婆、孩子还有老人,这辆车还勉强能坐下,如今随着第二个宝宝预产期的临近,必须要有一辆更大的汽车才能够用了。”

在看车的过程中,近年来饱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受到李玉峰一家老小的青睐,特别是国产新能源车,不论从外形、内饰还是智能水平,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不关注不知道,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那么成熟,一辆5米长的7座SUV竟然可以续航将近600公里,跟普通燃油车相差无几。”李玉峰说,几年前他还是坚定的燃油车支持者,如今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让他转变了原有的思想观念,“关键是路也好,四通八达的公路通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我要带着家人去更远的地方,看更美的风景。”

“从出行不便到说走就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未来百姓的交通出行将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生活也将更幸福、更美好。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26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