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在霞山区海滨路,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混凝土结构,门窗仿哥特式,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建立后至1945年,广州湾租借地法国公使署均设于此。
直到抗战结束,被法国和日本侵占四十七年的广州湾才告光复,回归中国怀抱,从此正式更名湛江。
殖民时代的扰攘纷争终究散去。
法国租借湛江时期,建城于此,大肆修建了很多法国风格的建筑和设施。
只是在湛江市中心的霞山区海滨路一带,还保留着许多法国人留下的建筑。几座西式风情的小楼,矗立在今日的车水马龙之中。南海之滨耀眼的阳光和咸咸的海风,穿过高耸的现代化楼宇,混合着这些历史建筑身上散发的遥远的法国气息,共同构成湛江人复杂的记忆和气质。
上世纪60 年代,曾留学法国的*到湛江视察,粉瓦黄墙的建筑风格和建在树林里的房子,让他想起巴黎。于是“小巴黎”成了湛江的标签。相似的殖民历史和建筑风格,让它与青岛齐名。“北有青岛,南有湛江”也是*在1960 年提的。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相比青岛,湛江的名气和经济都远不及前者。就算放在广东省内,它也不是世俗意义上一座成功的城市。
不过生活在这里的人似乎并不在乎GDP 要名列前茅。对于他们来说,生活不止有上进这一条路,早茶可以吃到中午,因为临海,小鱼小虾这些水产可以吃到当季最新鲜的。
湛江流行的一种传统棋戏,名“回字棋”,取材简单,变化万千。
上进的城市有很多,也应该允许有的城市天生慢。(本文转自【地道风物】。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