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虎皮鹦鹉死了,为什么虎皮鹦鹉刚来几天就死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2:43:18

怎么判断虎皮鹦鹉死了,为什么虎皮鹦鹉刚来几天就死了(1)

张雨生的《虎皮鹦鹉之死》采用类比法,论证了对子女过分娇养是有害的。文章第三自然段单说作比事物,第四自然段单说被比事物,第五段将二者融而为一,并以问句作结,语重心长,言虽尽而意未穷,耐人寻味。

但是文章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学生在反复阅读研讨论辩后,提出了多条意见。现归纳如下:

一、文章开篇既已点明论点,后文不是为论点寻找根据,只是简单类比,显得浅。若以鹦鹉之死开篇入题,幼儿园调查作为辅证,会使文章更曲折、含蓄。结尾,如能水到渠成地点明论点,则有既在意料之中,又出意料之外的妙处。

二、文章第四自然段引杜诗,用七十余字论“儒官多误身”,与中心论点无干,应简要。

三、本文宗旨在于论过分娇养子女之害,而结尾归在搞特权上。娇养子女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搞特权者毕竟是少数。且“儿女们群起而攻之”的例证,责任已不全在老子。

四、第一自然段“不愿意”一词不准确。“不愿意想”是知而不去想,应改为“不去多想”。第三自然段“找到”一词,主语具有主动性,文中主人并未去找,且为一鸟而找十来天,也不大可能,如用“发现”则在偶然之中,较确切。

五、第四自然段“坐吃山空”与“襄括一空”两个并列句子都用“空”字作结,显得重复。且此段引《红楼梦》数语有堆砌之嫌。

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语文教学,贵在使学生有得。“有得”须是自求得之,方是真得。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求”,而不是嚼饭喂人。在学生“自求自得”过程中,教师也置身其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经过这么赏与析,便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怎么判断虎皮鹦鹉死了,为什么虎皮鹦鹉刚来几天就死了(2)

附原文:

虎皮鹦鹉之死

张雨生

过分地娇养子女,会获得怎样的苦果,做父母的往往不愿意多想。一位同志在幼儿园调查结果表明,偏食、嘴馋、任性、自理能力差等弱点,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明显。那缘故是不言而喻的。凡被父母捧若掌上明珠的孩子,多是食不厌精,衣不厌丽,任着性子来,走出家庭一比较,缺点就显得鲜明。

如今我也领了独生子女证,做父亲了。读过报上刊登的调查,已有所警觉,不过真正触动我的,还是邻家虎皮鹦鹉之死。娇养竟至于毙命,实在令人震惊。

那只鹦鹉我是知道的。隔着窗子,我常常醉心欣赏它的歌唱。约摸半个多月,它逃出笼子,主人惋惜,我也痛心。但又想,鸟归林鱼入水,用子产的话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境安然。谁知十来天后,在山城上的树林子里,找到的却是它的僵硬尸体。看林老人说:“养鸟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不饿死;主人半信半疑,拿回来一解剖,可不是,肠胃空空,没点食物渣子。可悲啊,天底下竟有这种鸟,飞到广阔的世界,饿死在秋实累累的林子里。

我佩服杜甫的高见:“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现在仔细一想:对它又有点疑惑,像鲁迅说的:“政治家认定文学家是扰乱社会的煽动者,心想*掉他,社会就得以平安”。那毕竟是封建专制下的事。今后不敢说误身之儒不会有,但大概会少得多。“纨绔不饿死”向来就不见得。纨绔子弟要真不饿死,得有一个过硬的条件,那就是他老子没有罢官,或没有入阴曹。若失去这个条件,娇养的虎皮鹦鹉们,一不能自治,坐吃山空;二不能自防,挖墙角纷纭而至,很快被囊括一空。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落得个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困潦倒,不足为奇。老子“威赫赫爵禄高登”,儿女“昏惨惨黄泉路尽”,也是常事。中国人向来只咒骂败家子,其实冤了一半。败家子的习性,十之八九应归过于兴家老子的娇养。

如今不少做父母的,很有那么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也颇有一些封建意识夹杂其间。有些老干部连上班都有困难却不愿退休……恨不得在自己见上帝之前,把子孙们都先送到天堂。如此娇养的后代,一旦失去父母特权的笼子,飞到社会上全靠自己生活时,命运比那只虎皮鹦鹉将会如何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