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糙中有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将视角放置于一群普通的人,带着烟火气的、土里土气的,却非常亲切和真实。
谁能证明中国队员登顶成功了呢?
只有珠峰。
登上去,才有资格让质疑者从此闭嘴。
故事的张力就在于,让影片拥有了两个不同年代攀登之间的对照,甚至于可以说,是憋着一股劲儿:上一次,200人用血肉之躯托举起的高度,有人拒绝承认。
那好!
197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登顶,并且测量出珠峰的高度。
在“第二台阶”留下一把金属梯,被后来许多国家的登山家蹬着攀上珠峰,它被称为“中国梯”。
这么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极其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过火,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太燃,太动人,只要稍不克制,就会带出不真实感。
而李仁港这次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在多数时间里,他的叙事都把最煽情的故事用克制的方式表达出来。
不动声色间,打动人心。
但,影片又保持了叙事的流畅度,该有的冲突、浪漫、紧张、一波三折、反转,甚至是讨巧的小细节,都不缺。
故事讲好了,电影就稳了。但要让电影燃起来,还得看电影的视觉场面,行不行。
《攀登者》,燃!别忘了还有徐克。
徐克有个习惯,做监制从不摸鱼,他会向电影里注入自己的风格,因此《攀登者》的动作场景,很自然地带入了徐克式的侠风。
而《攀登者》的出现,不仅很好地填补了华语片这类极限冒险大片的类型空白,还非常好地向这种类型注入了中国电影的风格,而不是对好莱坞式同类作品视觉风格的套用。
这一点,就厉害了。
攀登类大片有什么?
高度。扑面而来的极限高空危机。
速度。须臾之间,山崩形成。
当然,还有极限环境最恐怖的破坏力。
白雪茫茫,人与环境,殊死一战,怎么拍才好看?
看《攀登者》充满侠气的场景。
众人之力,飞跃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