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最后的墓碑镜头,攀登者最后结局谁登顶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6:11:49

1960年登顶队员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登顶的影像资料,国际上始终对我国成功登顶珠峰存在怀疑之声。

1975年,中国再次攀登珠峰,除测量山体高度、进行科学考察外,还要破除“1960年中国人是否登顶”的争议。

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索南罗布、潘多、罗则、桑珠、侯生福、贡嘎巴桑、大平措、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成功登顶珠峰。

不同于上一次没能留下影像资料的暗夜行军,这一次中国登山队在珠峰顶上的无氧环境下工作、停留了足足70分钟。中国队还在“不可逾越”的岩石路段首次安放金属梯,后被称作“中国梯”。

攀登者最后的墓碑镜头,攀登者最后结局谁登顶了(5)

1975年再次登顶

这次登顶,还让珠峰有了8848.13米的标准“身高”。

队员桑珠介绍说,用于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的金属觇标重5公斤,是另一位队员大平措背上去的,“大家一起把觇标展开、连接,以三足鼎立之势架设好,再用三根尼龙绳向三个方向用冰锥固定在冰上。”

就这样,上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登山队”的红色三米高的觇标,牢固地竖立在珠峰顶上,不仅为国家测绘人员精确测算珠峰高度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各地登山者登顶珠峰的“铁证”。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装备和客观条件极端艰苦,由此,先行者们的舍命前行之姿才愈发值得后人敬佩。

攀登者最后的墓碑镜头,攀登者最后结局谁登顶了(6)

影片邀请了以《尘埃落定》而知名,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大奖的作家阿来担纲编剧,阿来表示,此次当编剧也是因为被中国登山队的故事感动。

这部电影里有精神价值、有史实,是中国登山起步的历史,也显示了中国人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自己土地上的山川江河。

为了创作剧本,阿来自己也登了一小段珠峰,让他震惊的是,看到了很多登山者的遗体长眠此地。在他看来,过去那个时代的登山,物质补给和装备远非现在的商业登山所能想象。

攀登者最后的墓碑镜头,攀登者最后结局谁登顶了(7)

作家阿来

监制徐克认为,登山冒险题材的影片在全球并不少见,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曾拍摄过相关题材的商业大片,而《攀登者》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该题材。

从故事到视效都极具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登山队勇攀高峰的精神,这也是主创们最想表达的情怀。

“1960年中国登山队作为第一批从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类,向世界说明珠峰是我们的高峰,既然是我们的山就要自己攀登上去,这就是攀登者的精神。”

攀登者最后的墓碑镜头,攀登者最后结局谁登顶了(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