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员抱球后放下可以进攻么,守门员抱住球以后可以把球放下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7:25:10

在现代足球发源至上世纪60年代的时间中,几乎没有任何规则来限制守门员持球时间。我们在观看一些足球老视频中应该会发现,当守门员控制住皮球时,经常会使用一种类似于“篮球带球”的方式,通过不停“运球”来控制球权。这种方式在今天来看的确十分荒谬,但在战术还没有完全定型的19世纪以及上世纪60年代前,却往往能够保证门将长时间控制球权,并且发动长传进攻。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在内外舆论压力下,国际足联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出台所谓的“四步规则”。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守门员在将球踢出或扔出之前最多走4步。如果超过4步,则就犯规地点给予对方一个间接任意球。

守门员抱球后放下可以进攻么,守门员抱住球以后可以把球放下么(9)

很明显,4步规则对于减少守门员拖延比赛时间的次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一规定尽管持续了几十年,但仍然也有着其局限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这一规定仅仅规定了守门员在处理球之前最多走4步,但没有规定守门员不可以在走4步后丢下皮球,然后再走4步。

换而言之,一些守门员根据此规则的漏洞,在拿到皮球后抱球走4步,随后把球放下再捡起,然后再走4步。

守门员抱球后放下可以进攻么,守门员抱住球以后可以把球放下么(10)

这一局限性早在60年代初期便已家喻户晓,但对于当时的国际足联来说,受于种种因素影响,居然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中没有对其修改。国际足联对此的解释让人有一些瞠目结舌:只要前锋在守门员放下皮球的那一段时间中及时给予逼抢,就能化解对方拖延时间的举动。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套规则的漏洞是非常明显的,国际足联的某些疏忽让漏洞被许多主教练所利用,侧面导致上世纪70~90年代许多比赛出现过于乏味的局面。

也正是在1998年的那次修正案中,国际足联痛定思痛,终于将这套延续了30多年的“错误”修改。新规则为:在其他球员控制住皮球之前,守门员放下皮球后不得再次捡起。但相比于6秒规则,这套修正案的设定的确缺乏革命性,对世界足坛格局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至于如今不少年轻球员甚至对此“闻所未闻”。

守门员抱球后放下可以进攻么,守门员抱住球以后可以把球放下么(11)

与此同时,国际足联为了提升比赛观感,对于恶意拖延时间的守门员也出台了极其严苛的惩罚。举例来说,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足半决赛,加拿大女足经过加时赛大战最终遗憾不敌卫冕冠军美国队,错失了爆冷的大好时机。然而,这场比赛结束后,就比赛过程中的一桩判罚出现了巨大争议,加拿大球员公开指责当值挪威裁判克里斯蒂娜·彼得有失公允,直接导致加拿大本场比赛失利。

原来,在比赛进行到第80分钟的时候,当时的加拿大仍然以3:2领先于美国。就在此时,加拿大门将艾琳·麦克劳德用一次漂亮的扑救化解了美国队的进攻,随后裁判彼得却以麦克劳德持球时间过长为由,判罚给美国队一个禁区里的任意球。在这次任意球的防守过程中,加拿大球员因为手球送给了美国队点球机会,直接导致美国扳平比分,最终在加时赛上绝*加拿大。

守门员抱球后放下可以进攻么,守门员抱住球以后可以把球放下么(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